第16部分 (第4/4页)
一起凭记忆来思考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 这一回曹操,到底用了什么计谋赢了这艰难的一战?
2。 袁绍怎么就败得一塌糊涂了?
3。 袁绍之败,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生意提醒呢?
4。 曹操,赢得很突然,但他就这么的赢了,是什么好的习惯/好方面,让他最后就这样把困局给简单的扭转、解决了?
5。 官渡之战,是不是象大家说的那么神?那么振奋人心?
其实,我读这一回,并没有感觉到官渡之战的震撼,只是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各种很难表达的感觉,充满整个脑袋,想找个出口一一表达。。。概括性的想了想,官渡之战,其实是“对人才的态度之战”。而不是专家学者们所谓的“兵力”之战经典。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专家、学者把我误导,说是“以少胜多”的典范,为什么就不把实质性的问题直接告诉大家呢?对人才问题和对人才态度问题,在这官渡之战里面,难道不值得一提? 还是专家、学者们,也只是研究兵力强弱的?数人头专家、学者?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行至阳武,下定寨栅。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一开始,袁绍就不把自己人,自己智囊团的建议等放在心里,已经亏了一节。有时候,偏见和恼火真的是魔鬼!田丰、咀授,都应该了解自己的主人的,可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就那么奇怪,不投奔其他人呢? 难道那时候还没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观念和教育?人,复杂,复杂!
选择,选择,我也都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如果坚持了错误的选择,那是多么的可怕;如果放弃了正确的选择,那又是多么的可惜和后悔。我们的思维和生活,到底就怎么了?这答案,这警告是那么的清晰,却还是那么的左右为难。我们的婚姻,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生活,该何去何从?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彧以书报之。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这是曹操从信笺建议后的决定。这样的困境之下,接到这样的建议,曹操是大喜!这是曹操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这就是一种对建议,对人才的态度!在困境里,继续坚持同一个选择和决定是件很艰巨的事情!在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