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5页)
“多美的碗哪,可惜却裂了,再也不能合到一处去了。”
“有机会我们一起去古窑,兴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也许吧,不过这残破了的东西更让人怀念呢……”
雪涛轻轻把瓷片收入背包中。
深秋的天气,弗河河面还腾着薄薄的一层霜气。
河堤东边的枯树丛里,露出一角琉璃瓦。灰蒙蒙的天际,这一角琉璃就显着格外的黄。
“是座庙呢!” 童童兴奋的说。
“这里什么时候有庙了?” 雪涛也甚是奇怪。
他们绕过林木,沿着土道来到庙前。庙门上悬着大匾,写着“正觉别院”四个苍劲的大字。庙门尚未修完,还搭着竹架子,修大门的工匠大盖已经回家休息去了。两侧的围墙是用土砖草草垒起的,不高,掂起脚就能看见里头的大殿。倒是墙面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依然让人从心底产生莫名的敬意。
正觉寺是城东的一座古刹,始建于唐朝初年,历代盛衰不常,寺院内遍植花草树木,尤以*为盛。王安石曾有一首《城东寺*》赞曰:
黄花漠漠弄秋晖,
无数蜜蜂花上飞。
不忍独醉辜尔去,
殷情为折一枝归。
正觉古刹他们倒也去过,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了。只是不知还有一座别院隐在这河畔的林木之中。
“进去看看吧,求求菩萨,明年行大运。”
“求了菩萨是要还愿的。” 雪涛笑着说。
“我愿意。” 童童嘟起小嘴。
俩人穿过竹架的大门,庙里特别的安静,只是没有见到出家的僧人。
天王殿,左右塑着四大天王,彩只上了一半,但已显出天王的气势来。
大雄宝殿里很暗,佛前整齐的摆放着供品。雪涛和童童向三世佛跪拜磕头。庙里只有他俩,童童也不怕别人笑话,磕头就格外虔诚起来。
风从门外吹来,殿上沉重的帷幔也舞动起来。静静的庙里,便只有这帷幔飘动,发出呼呼的声响。
“这有些冷,拜完菩萨我们走吧。天这么暗,该下雨了。”
庙里的寂寥显然超出了她的想象。于是,童童有些后悔进来。
大殿前是一块空地,堆着些石头砖块还没整理。墙角倚着口残破的铁钟。铁钟不大,却密密的铸满了字迹,因锈迹斑斑,甚难辨认。雪涛瞧了半晌,才读通了大半,原来是唐英的《火神传》。
钟上记有:……神姓童名宾,字定新,饶之浮粱县人。性刚直,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利陶。自唐宋及前明,其役日亦盛。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派役于民,童氏应报火,在族人怯,不敢往,神毅然执役。时造大器,累不完成,或受鞭挞,或苦饥赢,神恻然伤之,愿以骨作薪陶器之成,遂跃入火。翼日启窑,果得完器。自是器无弗完者。家人收其余骸葬凤凰山……
“原来记了这么一段凄惨的传奇得故事呢。”童童道。
雪涛拂着这残破的铁钟道:“早先我也曾听过区冶子以自己的鲜血冶炼宝剑,这童宾以身赴火,烧造陶器,又是一种怎样的气概!”
“火神,多确切的称谓。只不知后人是祈求保佑的多还是祭奠英灵的多呢。” 雪涛微微一笑,童童的想法真是古怪。
“他怎么会想到要以身赴火呢?”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和一的思想。古人烧陶讲究在适宜的朝向建窑,在适宜的天气入窑,适宜的时辰封窑烧造,倘若这一切都达到要求尚不能烧出佳陶,那自然与人事有关了。”
童童不说话了,望着钟上模糊的字迹静静的出神。
“有时我确实相信古人关于地气、时节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