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落在宛城西侧,出门便是大街官道,车水马龙,透着一股繁华的气息,苏毅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停的喝着闷酒,心情郁闷,本来他在后世过得好好的,在军校各项表现都出类拔萃,可谓前途无量,没想到在一场军事演习中牺牲,穿越到一个落魄子弟身上,此人的父亲苏国忠因废太子一事惹得圣上猜忌,而他又得罪了当朝右相,如今被人追杀至此,放眼大楚,哪还有他的容身之所?

打了个饱嗝,苏毅酒意上涌,心中的不快愈盛,正逢此时,楼上传来阵阵笑声,在酒醉的苏毅听来,这些笑声有些刺耳。

“哈哈,郑兄,你这首九曲黄河,可谓沉郁顿挫,语调鲜明,真乃佳作!佳作也!”

“哎,王兄说笑了,蔡大家在这,小子区区陋句,哪算得上什么佳作啊,见笑,见笑!”

福兴楼的老板娘看眼了闷头喝酒的苏毅,轻声叹了口气,听到楼上传来的阵阵笑声,她又无奈的摇了摇头,哎,这帮文人雅士,整天来她这里吟诗作对,偏偏她对文采好的才子极为仰慕,虽然不太听得懂他们平日做的诗,不过她觉得这些相公都是有大才的,做出来的诗词自然很好,况且今日还有宛城青云居的李大家和蔡大家在,在她看来,这些名满天下的文士能来此吟诗作乐,倒是福兴楼占了光了。

“一群书呆子……”苏毅此刻醉眼朦胧,呢喃了一声,随后他抽出一根筷子,轻轻的击打起面前的酒杯来,清脆的声音传了出来,虽然并不响亮,但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声让原本还有些喧嚣的一楼安静下来,就连老板娘也有些讶异的看着苏毅。

“这叫花子又在发什么疯!”店小二见苏毅喝的醉醺醺的,就气不打一处来,小声嘀咕道:“真不知道老板娘怎么想的,让这叫花子进来混吃混喝!”

角落里,一中年男子循声看了过来,他相貌儒雅,双目炯炯有神,而他边上坐着一位年轻男子,那男子和他相貌有些神似,只是细看便会发现,相比起来,年轻的那个多了点英武之气,整个人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而中年男子儒雅中透着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如同一汪湖水,古井不波。他们身后分别站了两名黑衣侍从,正警惕的环视四周。

一楼有几桌客人有些恼怒的看着苏毅,低声议论着,这叫花子是不是疯了?

恰在此时,伴随着阵阵清脆的击打声,苏毅高声吟唱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原本喧嚣的一楼安静下来,中年男子脸上露出了思索之意,而那些饮酒吃食的客人也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听着那哀伤颓废的词句,静静的感受着字里行间中露出的那种哀伤和洒脱的意境,忽然有些感同身受。

“叮!”一声清鸣拉回了众人的思绪,苏毅又高声吟唱起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高亢歌声在众人耳边回荡,此时,就连二楼也静了下来,正当众人从痴迷中醒悟过来,四顾找寻那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人时,苏毅早已离开了福兴楼,消失在蒙蒙细雨中。

李大家和蔡大家站在二楼的回廊上,往下看时,李大家轻叹一句道:“此人文采,放眼大楚的青年才俊,无人能及。更难得是他的真性情,诗词中透着一股洒脱之意。”

“恩。”蔡大家点了点头道:“从他所做的诗可以看出,此人现下怀才不遇,正是人生最不得意的时候,以酒为乐,发泄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