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也正是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
曾经记得我读《京华烟云》之际,竟然在其中发现了许多《红楼梦》的痕迹。林语堂老先生坦诚地说自己多年受了《红楼梦》的影响。
《京华烟云》中是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最纷乱的时代,从清末到抗日战争,中国经历了火与血的洗礼,书写了曾、姚、牛三个大家族的爱恨情仇。而这些就会让人想到《红楼梦》中的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辉煌与没落史。《京华烟云》里满清贵族、军阀、日本人都是当时的当权者,通过这三个家族的变迁,取微用宏,以小见大,来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原貌。而《红楼梦》是曹雪芹隐去了时代的作品,胡适说,毫无疑问这是他的一部自传体,是采用了隐蔽的手法来写就的伟大小说。而且,在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上,两部小说居然有很多的类似,比方姚木兰和薛宝钗、红玉和黛玉、曾老爷和贾政、牛怀瑜和薛蟠、曾老祖母和贾母、李纨和曼娘、湘云和黛云等等,单不说在人物的塑造上,竟然连姓名都惊人的相似。还有就是居住环境的比较:王府花园,也就是后来被姚思安改名为“静宜园”的大花园,不正是那恢弘的“大观园”吗?书中有很多细致的描写,比方稻香阵阵,亭台水榭等等,都有种熟悉的味道。还有情节,比方中秋赏月吃螃蟹做对联,比方众人畅游“静宜园”……说到这里,显得有些罗嗦了。但是笔者只想说一点,若说是借鉴,那古今中外的人都不乏其行。但是只要得当,写出自己的风格来,这就是成功!林语堂这样的大师,肯定比我们更能深谙此中道理!
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里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意思是谷底长松,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其伟岸身躯。然而山顶弱苗,尽管在干、枝、叶方面都远不及谷间巨松,却因长于峰巅,位于巨松之上,遮住了欲射入谷底的阳光。我在想,端木摇就是那样一棵青苗,虽然不能和林语堂那样的文学大师相提并论,但是由于她自身的不懈努力,用汗水浇灌的文字同样会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同样会在凌寒中一枝独秀!
虽是言情小说,但是端木摇较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描述,景物人事默默地衬托着人性之美。或在明月流光,或在宫锦垂幔,或在漫天落雪,或在薄寒剑刃……人性在虚与实、善与恶的无奈冲突和矛盾中渐渐水落石出,不能不说,整体的框架和布局比较完整,带有花草潋月香气的描述,把爱情带到了一个更加虚无缥缈的月夜。既在朦胧中沉沦,又在昏暗中觉醒,那么,整个一幅巨画,就这样蜿蜒曲折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后,为之倾倒。
爱情是一片薄雾,既让人迷醉,又让人憧憬。想揭开那萦绕在暮霭晨曦中的那片薄雾,肝肠寸断地追寻自己的宿命,也许就会付出鲜血和生命。但,那么多人,还是义无返顾。还记得澳大利亚的《荆棘鸟》——那部泣血的爱情绝唱:“传说中有一种鸟,一生只歌唱一次,为了唱出更美更动听的歌声,它把自己钉在最长最尖的荆棘上……”经历了生死沉浮以后的端木情和流澈净,方才体会出彼此拥有的弥足珍贵。这样,本书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端木摇一直在遗憾,说自己的情节不好,也有人为此进行了评论。在我看来,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因此有些遗憾或许更是美的。观整篇文,文才斐然,工笔细腻,确实是一部佳作。情节上如西宁怀宇、唐抒阳、流澈潇等人死而复生的情节仿佛重复多了些,但是仍然掩饰不住本文的凄婉和大气,掩饰不住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还有一点,就是精益求精,因为记得不知谁说过,文中契合了太多的元素,那么一定要注意收放自如,一定要平稳过渡。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我相信,端木摇的文字之路会越来越宽广。
端木摇、端木情,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