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3/4页)

?”萧衍又问。

“二皇兄与十一弟十二弟都去世的早。”李川儿看着长安繁华街景,心头有些沉闷“十三弟李福平庸无能,父皇看不上眼。五皇弟楚王整日爱好打猎,整日厮混在民间,不过自己也没有野心。老六是个**种子和他弟弟七皇弟李恽一样,整日**享乐,成不了大器。越王李贞排行老八,要说才华还是有的…不过…”李川儿想着不免摇头“城府甚深,不得人心。”

“哦?老皇帝儿子倒真是子子不同,各有千秋啊!”萧衍打趣道。

李川儿也不管他讨趣,接着道“圣上第十子李慎,封号纪王,聪明勤奋,可以遇事懦弱不堪,也不是皇帝的料。老九李治,也就是我的三弟,要说聪明才智的确不差,可惜处事不深,心地太过善良,如果没有事端加以磨练,难成大事。”

“李承乾又如何?”萧衍最后想罢,问道。

“你听我慢慢说。”李川儿摆了摆手,“先说齐王李佑,野心不小,可才智不堪其用,都说有多大的锅造多少把米,这厮说通了就是个好高骛远的人。再者这吴王李恪…”李川儿说到这里眉色一凛。

“如何?”萧衍奇道。

“治国大才,用兵如神,骑射文武不在父皇之下。”李川儿沉声赞道,“况且他也笼络了徐州陈锦澜这一家富甲,怕是也不缺这养兵的钱。”

“这么厉害?”萧衍听的一愣。

“只不过舅舅长孙无忌希望自己外甥进这皇位,所以常常在圣上面前言他是非,所以也不比李承乾的机会大多少。”

“原来如此。”萧衍闻言点头。

“还有就是这李承乾了…”李川儿眉头更沉,“他是皇长子,当年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要论文治武功,虽不及李恪,可论笼络人心,行事诡秘辛辣,只怕还要数我这个哥哥,况且这皇长子一名,颇有顺天之意,要知自古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道,如若没有太大变革,这李承乾以后机会最大。”

“那你呢?”萧衍笑了笑“说了半天,咱们少主又如何?”

李川儿闻言一愣,片刻淡淡笑道“我文不如老九老九,武不比李承乾和李恪,要说做着乖王爷偏安一隅,我还不如老六老七。”

“那你有何优势可以夺这皇位?”萧衍再问。

“我?”李川儿从容轻笑“我凭借这眼光和信念。”

“怎的说?”

“我那日说过,当天大唐贞观盛世不是没有功劳,可大多占了前朝的好处,要论治国安民,父皇还是不如马上征战办的漂亮。第一时间更新”李川儿笑了笑“从商周开始,皇者以民为奴,取材纳粮,建城修物,都是压榨百姓而得。可到了现在,人心渐渐明了,你对百姓最坏也不能让他们吃不饱饭。所以这朝代更替,实则是这民心的更替进步。”她说到这里,有些激动“如若开这百家之学,囊括天地之才,锻民风,激民智,服民心,行民愿,以后这大唐才能源远流长。”

“总之便是江山取之于民?民心事便天下事?”萧衍点头道。

“也不能完全如此说来,你在黄尧舜禹之时说这话,连老百姓都不同意,民智未开,他们是不懂天下之心所在何处的。”李川儿摇头叹道“我们华夏经奴民,压民,治民,到了现在应该开民,才能与时俱进,建万世基业。所以父皇这剿除江湖,统一商道实在是做的…”

“做的如何?”萧衍继续问道,希望李川儿能够说出自己打算。

“做的混账至极,当年汉武平朝内之乱,无非以命搏命,令亲近之臣密探诸王不端之事,后来为了平息其他藩王的怒气杀了多少近臣,这大臣杀到最后只怕除了卫青再无人可用。北伐匈奴动用举国之力,统盐税,开新征,举国的壮丁到了贰拾将军叛逃之时早已减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