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页)
如杨老所说,以小见大,最重要的是因时制宜。我无异议。”
“我们均无异议。”
就这样这次征文活动的冠军就落在了这位十六岁的女生头上,杜青玉几乎可以想象之后的轩然大波。不过这就不是她来操心的事了,不过她还是很好奇叶弥尔这个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苏老这么神色外放的样子。
果不其然,当官方发表声明,冠军是一位十六岁少女写的《最后一课》。所有人都疯狂了。如果这仅仅是教育部组织的一次普通的征文活动,或许大家的反应还没有这么大。可是,重点在于这次活动最后冠军的作品可以直接被选入中学生语文教材,这样的话意义就不一样了。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无论什么文章,一旦被选入语文教材,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的作品。还有些人说语文教材里的作品本身并没有这么含义,甚至本没有达到现在高度,不过是后人自行臆想的而已。可是即便如此,也无法抹杀这其中的含金量。
许多作家到一定程度之后,利他们已经有了,就想着拥有名。诚然,写出好作品是立名的本质之道。可是,在所有好作品中有一类好作品最为特殊。那就是被编入语文教材的作品。那样几乎是几代人再看你的作品,达不到流芳千古,也可说是名留百载。
所以此消息一出,除了诸如苏老杨老一类看破名利的作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都参加了这次的活动。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样的活动中居然还能杀出一匹黑马。
再仔细一想,这个叶弥尔不就是之前在网络上吵得很火的‘天才’事件的主角吗?怪不得一直没有出面澄清,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所有人都以为叶弥尔的作品是一早就交上去的,要是知道她不过是临时决定,更是踩着截止日期发过去回事什么感想。
不过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不少人表示反对。华夏的爱国征文,你写法国人民干什么?
《爱国还是崇洋媚外?》
这是《日夜谈》的主编在消息一出之后当天发表的评论文章,文中句句犀利。活脱脱把叶弥尔说成了一个崇洋媚外的卖国贼一般。
在华夏的爱国征文活动中,十六岁少女所写的彰显法国爱国精神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最后夺得了冠军。我不否认,作者惊人的文采笔力,在她这个年纪确实难能可贵的。
可是这样的品格却让不敢苟同,一个连在自己国家的征文活动中都不会以自己祖国为先的人,她当得起这么沉重的荣誉吗?
··········
当我并不是质疑什么,可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高一女生,所著作品不过一部立足前人作品之上的《悟空传》,她写的《最后一课》真有这么精彩,让众多文坛巨匠为之倾倒吗?
·········
这位主编一方面夸赞叶弥尔的文笔惊人,文采非凡,另一方面又在质疑她的人品。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叶弥尔能够夺冠完全是有幕后黑手在操作的意思。
此文章一出,许多杂志报纸纷纷响应,诸如《品格重于文笔》、《还文坛一片青天》等等言论甚嚣尘上。
而刚得知叶弥尔夺冠消息的陈谨言高兴没多久,就被这一连串的质疑声给打击到了,急忙通知公司进行公关,以求将负面影响减到最低。可是却被叶弥尔给阻止了,只留下一句‘清者自清。’
陈谨言看着短短一天,就言论全倒的局面,欲哭无泪。可是没想到,第二天苏老发表的一篇文章,形势立马来了个大反转。
——《孤独的脊梁》
当消息发布之前,老杨(杨承德)就跟我说,此番定是轩然大波。对此我是深以为然,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得不佩服众多媒体人的想象力。
咱们先说说小说本身,普法战争是以法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