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仙之事,又酷爱武功,所以从小就拜峨眉山明清观掌门抚须道长为师,因自幼学习,资质又好,悟性又高,很年青就练得一身好武功,道行又修得好,深得掌门人抚须道长的喜爱,所以抚须道长临归天之际,就指定师庚为峨眉山明清观的接班人。因为曹师庚最嗜藏剑,所以外号又叫求剑真人。

此时求剑真人见文城问话,便闭上双眼,捋着长长的花白的胡须,不紧不慢的答:“文城。”“是,师父。”“你来明清观多少日子了?”“师父,有五年零六个月了。”“嗯,日子也不少了。可曾下过山。”“不曾,师父,没师父的吩咐,不敢私自下山。”“宛玉,你可曾下过山?”宛玉吓了一额头的汗,心想师父是不是知道十天前,大师兄曾带她下山去买货的事了?正犹豫着不敢回答。用肩膀碰了碰大师兄,旁边尤安邦就说:“师妹也不曾下过哩,师父。”“嗯?”“是呀,师父,不曾下过。”宛玉低声说。求剑真人站了起来,宛玉见师父站了起来,以为他知道了她偷下山的事,要过来追究她,吓了一跳,就撲通地跪了下去,“师父,我下次不敢了。”旁边安邦低声喝道,“宛玉,你乱说什么。”宛玉见师父走了过来,心里害怕,加上她又是心里木不住事的人,也就不顾师兄在旁喝斥了,一股脑把上次偷下山的事跟师父全招了。师父听了,心里也没怪她,不过却对安邦不紧不慢的说:“安邦,可有这回事?”安邦红着脸说:“是的,师父,不过——“你不用多解释,你们俩个回去罚抄门规100遍。”求剑真人顿了一顿,又说:“我这次叫你们三人过来是有一个任务交给你们去做,再过幾个月就是我们明清观100周年的记念日,我这里有几封信,交给你三个人后天一起去送一送,安邦你是大师兄,观的的常用货也是你上下山去打理的,你要照看好师弟妹两人。”安邦听了师父这番话,接过师父递过来的几封信,答应了。

宛玉听到可以下山去玩,不知有多高兴,乐得几乎笑出声来。然后他们安静地退出了书房。宛玉急不可待的要安邦把信拿出来看,一个一个地问安邦这封是哪里,那封又是哪里,文城则默不出声,安邦翻了翻书信,只见前面三封都是峨眉山附近的,他也都有去拜访过或听说过,只有最后一封写的是铸剑山庄吕仕,这个人他从来没听说过,莫说见过了。他口里念出:“铸剑山庄在哪里?我没去过?”文城在旁应了一声:“到时师父会跟我们说的了。”接着又说:“大师兄,我先回去了。”宛玉还在旁嚷嚷着说这说哪,直到安邦说带她捞鱼,她才罢休。

三天后,求剑真人给了一份图纸,上面画着去铸剑山庄的路线图给安邦。然后他们三个分别牵了马就下山了。宛玉一路跟安邦吱吱喳喳的说东说西,而文城很少说话,一路上踏踏实实的走着,安邦不竟想道:这小师弟这么小,长得相貌平平,不过凡事他做得小心谨慎,这点很得师父的心意,师父这次竟叫他跟我去送信,这两年看他读书也用功,练剑也很认真,看来师父想磨练磨练他,我凡事都要提防一下他才好。

那三封有封在山下的镇口,有封在吹岩山,有封在都江城,都不远,不用花上一个月都送完了,只有铸剑山庄,看地图约么要走上大半个月,一直往西走,地势越走越高,安邦和文城还好,常练武艺,但宛玉却不行,在快到青嶓镇是路途中,宛玉的胸口郁闷难受,并且喉咙肿痛,全身发软。安邦只能背她走到了青嶓镇。青嶓镇并不大,门口只是一块小小的石牌,用红色的字写着“青嶓镇”三个字。青嶓古镇的街道狭窄幽深,并且曲折多石级和弯道,让人一眼望不到头。街道两边的青砖旧瓦下,全都是褪色的铺板、雕花的栏杆和木窗。老街上有几家老茶馆,平时茶客不多,稀稀落落的,如果赶上逢场集会,一切便会改变,老街会显得格外拥挤,格外热闹。

青嶓镇不大,人也不太多。安邦与文城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