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3/5页)

久,果然说得吴秀琳率军来降,李愬带领军队进了文城栅,众兵见接连打了胜战,对李愬大是佩服,顿时精神百倍,士气大振。李愬遂严肃军纪,重整军威。

每有敌军来降,李愬总是优待降兵,亲自询问淮西的底细,对于家中尚有父母者,则放粮食路费,让其回家尽孝,往往感动得降兵热泪盈眶,一时李将军仁义之名远扬,来降者更是络绎不绝。

此时淮西兵节节败退,官军乘胜而追,到了溵水之边,各路官军皆在溵水之边屯扎,与淮西兵隔河而望。

吴元济调集重兵屯于溵水之上,把溵水当作最后的屏障,各路官军见敌人势盛,谁也不敢冒险率先渡河,众军互相观望,顿成僵持不下之局。

这日,吴元庆与林洁到河边观望,此时正值盛夏,河边长满了青色的益母草,丛穗抱茎,穗心开着朵朵小花,有些红紫,有些淡白。一片片在河风中摇摆。

林洁看得甚是喜欢,摘下一朵花儿,在鼻端嗅着。

吴元庆看着林洁美丽的身姿,河边凉风,花中美人,这是多么好的景象,可是世间却是如此的不太平,想起每天的杀伐,每日的血流,心中忍不住一阵阵的抽搐,他有时真想带了林洁到一个无人的地方隐居,惨像每天都在他的头脑中回旋。

但是,他知道还不是时候。不仅仅因为父仇未报。父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争必须停止,然而有吴元济这样的人在,战争就总会不断,世界就永远没有太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这样的人,以战止战。

流血固然悲惨,但若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死亡,避免更多的流血生,则又是值得的了。

真想战争早点结束。

………【第四章 渡江】………

吴元庆呆望河对岸,想像渡河之法,最可怕的就是敌人的弓箭,因为人马半渡之时,弓箭射来,最难防备。

吴元庆忽然想到一计,忙同林洁回到营中,对李愬说了自己的打算。

李愬大喜道:“这个妙计甚好,定能够渡过河去。我原说过二弟一人,胜于十万精兵的。”

吴元庆笑道:“大哥你且别忙着夸我,成与不成还不知道呢。”

这日中夜,一弯新月早早升起,像一轮小舟在云海里沉浮,天地间静得可怕,所有的山川树木在月光下若隐若现,看不清楚,却又并不漆黑一片。

其时微风不起,溵水波澜不兴,月光下,两只大木筏并排向对岸驶去,对岸敌人看见了,都鼓噪起来,一边大声呼喝,一边乱箭齐,只听得刷刷之声不绝,似寒风吹过竹林,似大雪压折树枝,只见筏中站立的兵士纷纷中箭,但却都站立不倒,淮西兵大吃一惊,疑为神人下凡。

木筏快的向对岸急驶,淮西兵大急,忙调集弓弩手来射,哪里射得住?虽有几个倒下,许多却仍是若无其事,忙调动大批人马集结在岸边阻截。眼见得敌筏已经靠岸,众淮西兵大吃一惊,只见月光微茫之下,木筏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稻草人,皆身披铠甲,头戴银盔,却哪里有半个人影?

敌将见状,知已中计,便在此时,只见火光冲天,一里之外,有敌军乘船渡河,呐喊鼓噪之声响彻云霄。火光随风而动,更显得声势极大。敌将忙带领人马过去阻截。

吴元庆和林洁带领五十名会水的勇士伏于木筏之下,见敌人中计,纷纷钻了出来,立即搭立浮桥,李愬带领的大队人马跟随而渡。

敌将奔到火把之处,却见仍是一船稻草人,稻草上却点着了火。大惊回,官兵却早已经纷纷过河,忙又奔了回来。

吴元庆与林洁当先冲杀,过来的官军越来越多,敌人见势大,奋起反击。屯于溵水的所有官兵,见李愬军过河,都纷纷过河。

吴元庆就好像一把尖刀,**了敌人心腹,撕裂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