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3/4页)
遇到别人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定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动很少,我们只能从涓生的想象中来寻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却是鲜明无比的。尤其是于她的死对涓生全部的爱更是做了一个永恒,“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的——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而这种美好东西的毁灭,才更激起读者随之而来的悲情意识,也许这正是揭示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动很少,我们只能从涓生的想象中来寻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却是鲜明无比的。尤其是于她的死对涓生全部的爱更是做了一个永恒,“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的——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而这种美好东西的毁灭,才更激起读者随之而来的悲情意识,也许这正是揭示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总之,《伤逝》中子君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爱情的盲目纯真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剧色彩。涓生的“无爱之爱”的伤逝虽说是以忏悔的形式写的,但是,涓生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断片子;同居以后的一两个月,便连这些片断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这是什么样的忏悔??或者说涓生对于这份感情连留恋的影子都难以追寻。假使子君没有死,这份感情是否还像现在涓生所祈祷的那样会重来??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底下的更多内幕,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对谁错世说纷纭,希望伤逝能给我们带来对爱情更多的思考!”又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剧化进程。但我们应该值得借鉴的是,既不能象子君那样爱得失去了自我个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样轻率地开始。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足够的水,就不要走进罗布泊。经济不独立,爱情也无法常存。
快乐就是独立。经济不独立的人就不可能快乐,他必须依附别人才能活下去,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快乐呢?不仅如此,思想不独立的人也一样难以快乐,他永远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我们在“坚持个性”一节中细说。
第十章 快乐的真正含义 第五十一节 坚持个性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ruanjin的封建diwang,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相敬如宾,“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mingzhu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geming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mingzhu、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胡适生于1891年,安徽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1915年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实用主义。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