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页)

秘地向他打着手势轻声道:“不要高声。”鲁智深好生奇怪,有什么值得这样神神道道的,本来这个破庙就有一种阴森肃杀的气氛,再加上这几个装神弄鬼的和尚,使这古寺的气氛更加充满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仿佛其中蕴含着无数的秘密,鲁智深迷惑地说:“俺是过往僧人,讨顿饭店吃有甚利害。”鲁智深以为他这样一说,和尚定会布施点什么给他吃,不说是同门中人,都是光头和尚,须得和光同尘,就是一个过客也会施舍一二,因为出家人慈悲为怀,没有想到的是几个和尚却说出了足以让他惊讶的话来,他一天没进食,就感觉饿得前胸贴后背,而这几个人却比他的遭遇更加的凄惨可怜,三天没吃饭,看来是讨饭的遇到了叫花子,同病相怜,鲁智深心下慨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他转念一想不对哪有三天不吃东西,还坐在这里等死,既使庙里没东西吃也可以出外化斋,再看他们的眼神躲躲闪闪的,似有些言不由衷,因而道:“胡说这偌大的地方,不信没有一点粮食。”听到他咄咄逼人的语气,老和尚没奈何只好与他细细说明,原来这里以前光景也还好,只因来了两个恶人,一个和尚一个道人强占寺院,无恶不做,毁坏寺庙并把原本的众僧都赶跑了,任他怎样说鲁智深就是不信,质疑他如何两个恶棍有如此能耐,又不是三头六臂,这偌大的寺院众多的和尚难道不能对服这两个人,况且还有地方官员管辖,出了这么大的事难道坐视不管,任其为所欲为,横行不法,那和尚说你有所不知,这两个武功好生了得,一个叫生铁佛崔道成,一个叫飞天夜叉丘小乙,就是官府也奈何不了他们。这两人哪是什么出家人,简直和绿林强盗一般,顶着出家人的名声为非作歹。鲁智深正在听他们说的时候却突然嗅到了一阵香味,更加引得他饥肠辘辘,他天赋异秉,不仅有强健的体魄,威猛的身形,骄捷的身手,还有灵敏的嗅觉,狮子似的威猛,猴子似的灵活,猎犬似的嗅觉,可怜那几个和尚自以为食物藏得天衣无缝,慌言编得滴水不漏,但还是逃不过鲁智深的火眼金睛,况且人在饥饿时所有的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都处于待机状态,这些器官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鲁智深本是一个嘴馋的人,与猪八戒有得一比,他的嗅觉象他的四肢一样的发达,就是在酒足饭饱时嗅觉也相当灵敏,何况是在饥饿状态,鲁智深识破了他们的伎俩,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他象一只饥饿的狼嗅到了血腥,瞪着锐利的眼睛四处找寻香味的来源,终于在后面发现了一个土灶,草盖上透出浓浓的雾气,智深毫不迟疑地揭开锅盖一看,原来里面正煮着一锅粥,那浓浓的粥香味诱惑着他垂涎欲滴,常言道饥不择食,此时的一碗粥比饱胀时的任何山珍海味都香,都富有诱惑力,史书上记载的由饥饿引发的悲剧场面令人不寒而粟,不要说树皮草根,什么易子而食都屡见不鲜,可想那种滋味比死都难受,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会返回动物的本性,什么道德伦理,什么礼仪伦常,什么忠孝节义,仁义理智信,温良恭俭让,都统统的见鬼,仓禀实而知礼节,只有能填饱肚子,才能去追求所谓的精神境界,肉体不存,精神焉在?皮之不存,毛将焉在?精神会随形体一起消失,换句话说肉体是精神的载体,肉体没有了精神也就失去了依托,所谓的精神永垂,都不过是美好的愿望,是一种象征意义,所以不管哪一朝代的统治者都不敢忽略百姓的衣食问题,吃是人类的也是动物的最低要求,谁也无法回避,不管多么崇高的人都是要吃的,食人间烟火的,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淳朴最善良的最安份的,只要能够活下去,只要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只要有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就不会选择造反,老百姓不管谁当政,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日子过得去就知足了,因此武则天当皇帝时候老百姓也没有因为是她是女人就起来造反,造反的都是李姓王朝的孝子贤孙和官僚地主,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为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