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5页)

后来,在夜晚的黑暗的光芒渐渐到来后,他终于直起了身子。我们看到地上铺满了一地的泥巴做成的汽车。许多的,很小的,泥巴做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凌乱的排成一个很大的方阵。

突然感受到一种梦幻的感觉。这童真的场景带给我们微微的震撼。也带来一种神秘的感受。

然后那个孩子开始往家里搬动这些汽车。天晚了,他要把它们搬进家里去。

在暮光之中,那个稚气的孩子迈着娇小但灵动热情的小腿,像个忙碌的大人那样来回的奔走在屋里屋外,一趟趟小心翼翼的把那些小巧的泥巴汽车搬回屋子,储藏在床底下,或者是某个大衣柜子底下,那些不受大人干扰的世界。而我知道,在第二天放学之后,他又会小心翼翼的把它们从那里搬出来,放到院子里,独自和它们玩耍。

他像一个游戏的国王一样对那些泥巴的汽车寄予了沉默的深厚感情。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我。这似乎是我梦里经历的一个画面。又或许是我经历过的,只是后来忘记是我自己的经历的了。我只是一直记得这个画面。

那个沉浸在独自玩耍中的孩子同样的那么感动我。那画面里深藏着纯真的诗意和美好。

3

这些玩耍的场景常常让我感动。

我在某篇日记里写到:一个孩子长久的观察一群蚂蚁时所达到的心灵的丰饶程度是一个成年人长久的面对一个电视机或一张报纸所难以想象也难于超越的。

我渐渐的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玩耍”这个意象,也迷上了它。

克尔凯格尔曾经认为记忆和回忆是有区别的。他说,现在我们能够记得某件事,却不再能够回忆起它。他说的“现在”,意思是高速科技的现代社会对个人体验的侵蚀。

是这样的,小的时候,全班同学出去春游,留下的是回忆。长大后某个假日,和朋友出去游玩,后来却只是记得这么个事情。而不能再回忆起它。

同样的,我发现了玩耍和游戏的区别。

成年以后,我们依旧能够游戏,但却似乎不再能够玩耍。现代科技社会充斥了各样的游戏,但是玩耍似乎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

游戏就好比克尔凯格尔说的“记忆”,是干涩的,玩耍就好比克氏说的“回忆”,充满了深情和趣味。前者更多是物理性的,后者更多充满了人的情意,和我们的心灵息息相关。

4

命若琴弦,大概是根据史铁生的同名小说得来的一个词。

老瞎子的琴盒里装着一幅药方,师傅告诉他说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打开琴盒,取出药方去抓药就能治好眼睛,去看一看这世界。小瞎子跟着师傅走江湖,未经世事,充满种种欲望和冲动。老瞎子终于弹断一千根弦,急匆匆的去镇上抓药。却因此大病一场,一蹶不振,原来琴盒里装的并不是什么药方,只是一张空白纸。老瞎子最终还是明白了师傅的用意,绝世良方是并不存在的,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但是有了这目标,生命却因此有了奔头,几十年的人生就这样叮叮当当有生有气的走完了,也是快活。老瞎子于是又去找下瞎子,把药方塞进他的琴盒,告诫他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能取出药方抓药,治好眼睛看一看这个世界。

小说显得很哲理。讲的是生命的目标的重要性,即使那目标的虚设的。大概意思是说:对于生命;目的是必须有的。人生应该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才能使生活叮叮当当过得拥有生气。就如两个瞎子琴盒里永远完不成的药方;带领着瞎子充满希望的走完一生。

读完小说,我对这样的哲理感到难于理解。为什么非要目标不可呢?只要感到快乐,琴弦照样会叮叮当当响亮得有声有气。人生为什么非要个目的呢?拨弄着琴弦;叮叮当当弹着到老;这不是一件非常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