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2/4页)
手,帮他们把货物搬下船来望码头外走。没走几步,就已经有几个大食商人聚拢过来,这些人还带着能讲汉话的通译,询问他们的货物及价格。
洪长安打开箱子,直接给这些大食商人看货物,都是丝绸瓷器等东西,质量皆是上等。
这些大食人眉开眼笑,显然很满意,接着开始问价格,洪长安却不急,只让他们先出价。于是他们一人说一个价格,一个比一个高。
洪长安自是挑了出价最高者交易。
莫钟书一直在旁边看完整个交易过程,才知道洪长安说需要两个时辰已经太过保守,今天这个交易一个时辰都不到就银货两讫了。
莫钟书便也带人回船去搬了几箱子茶叶下来,同样也很快就卖掉了。心里算了一下,卖价大概就是松江进货的两倍。
莫钟书又叫大富去搬几百匹黑纱来。这些黑纱是他和李长义到织坊淘来的,垃圾价,不知道到这儿能卖个什么价。
这些大食商人倒是很识货,一见到东西就眼珠子大放光彩,出价也爽快,直接就报了相当于进货五倍的价。
莫钟书也不多话,让二柱收钱。他自己找李长义去了。
正文 第87章
李长义听说那黑不溜秋的黑纱,竟然能卖出五倍的价钱,一时喜出望外,就想叫人赶快把这黑纱都搬下去。
莫钟书忙拦住他。因为当初李长义出于对他的绝对信任,跟着他买下这批黑纱,所以莫钟书现在急着来给他报个讯。但他从那些大食人的反应中得出一个推论,这黑纱很值钱。他决定要让大富他们进城去与商户们洽谈一番,待价而沽,而不是贱价抛售给码头那些二道商贩。
码头上的商人都带着通译,专门做过往船上外来客商的生意,再转而将到手的货物兑给城中的商人,从中赚取差价。对于言语不通的外来客商和洪长安这些货物数量不大且时间不足的人来说,把货物卖给他们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莫钟书有李小满和余春生这两个优秀翻译,便不打算再分他们一杯羹了。
阿贵和李小满去联系茶商,当天就带回消息,价钱比码头商人的高了两成。莫钟书按照他们谈妥的数量,与李长义一人出了一半的货。
二柱带着余春生,去市区逛了一圈,带回来一个裁缝,让他按当地人的习惯做了几顶面纱,请那裁缝的妻子和女儿当模特穿戴了,才带着她们去找当地最大的丝绸商。
阿拉伯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天气炎热干燥。但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妇女出行时却必须要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莫钟书带来的这种黑纱,遮光却透气,做成面纱戴上,不如别的料子做的那样憋气,而且外人见不着主人的脸,主人却能透过纱网视物如常,倒是正好。
二柱都不用费什么口舌,丝绸商就给了个比码头上高出三成的价码,要的数量也大。莫钟书又是与李长义平分了这个销量。
生意做得太过容易,阿贵几人闲不住,又把在古里淘换的货物也出清了大半。
拿到的钱,莫钟书全交给了大富,让他和洪长安商量着该置办些什么货物到后面几站地方去卖。
大富这些年为人愈加稳重,心思却是愈加灵活。一路上,他经常找机会与那些有着多次出海经验的客商交谈,从他们嘴里得到许多详细的信息,每次停港下地,即便只有一两天时间,他也关注着当地的物产与需求,从中挖掘可能的机会。上次在古里,他就敏捷地抓住商机,让莫钟书他们都发了一小笔意外之财。
至于莫钟书自己,只打算着好好游览观光,做生意的事实在不是他所长,所幸大富几人经验丰富又忠诚可靠,他便干脆全权托付。
这一日,大富来回禀说,他们打算贩些玻璃回去制镜子卖。
莫钟书奇道:“只贩玻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