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2/4页)
,看似恩宠有加,实则是将心底之焦虑暴露无疑。现在天下安危皆系于哥舒翰一人之手,只要稍加挑拨,君臣必起猜疑。哥舒翰的下场未必会比高仙芝好多少。”
青衫文士皱眉问道:“哥舒翰与安禄山是死对头,说他暗中通敌与叛军做交易,只怕没人会相信吧?”白衣老者微微笑道:“同样的手段只可一,不可再。你什么时候见过老夫一步妙棋连走两次?”
青衫文士恍然醒悟,笑问:“主上已另有良策?”白衣老者颔首道:“这回我要你亲自去潼关一趟,老夫此计能不能成,就全看你的表现。”
青衫文士忙拱手道:“弟子修冥阳,敬请主上示下!”
巍巍潼关城,当哥舒翰率大军抵达关前,就见三人三骑远远便迎了上来。领头那人远远就在高呼:“哥舒将军别来无恙?可记得晚辈否?”哥舒翰定睛一看,顿时面露喜色,示意几名护卫的将佐退开,纵马迎上前呵呵笑道:“原来是小友天翔,你怎么会在这里?”
任天翔纵马上前,举起手中高仙芝留下的佩剑,轻叹道:“在下受高将军之托,在此等候哥舒将军的到来。如今使命完成,我这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任天翔答应高仙芝,在他死后凭他的佩剑约束其部下,以免他们做出蠢事。现如今哥舒翰走马上任,以哥舒翰的威望自可压服全军,不必担心军中再生变乱。
哥舒翰虽然一向与高仙芝不睦,但如今高仙芝被赐死,也令他有种兔死狐悲之感。他不禁问道:“高将军临终可有什么遗言?你仔细道来。”
任天翔随哥舒翰进得潼关,一路上将高仙芝自杀身死的经过仔细讲述了一遍。哥舒翰不胜唏嘘,心中也暗自警醒,心知这次出征若有半点差池,自己一世英明毁于一旦事小,只怕高仙芝就是自己前车之鉴。
十五万新军的到来,让潼关 精神为之一振。虽然这大多是刚招募、未经训练的新兵,但其浩浩荡荡的声势,加上哥舒翰的威望,也让潼关军民信心倍增、士气高涨,弥补了因高仙芝和封常清之死造成的不安和动荡。
任天翔原本只想等到哥舒翰,完成高仙芝临终之托后,便离开潼关回长安。但架不住哥舒翰的诚心挽留,只得答应留下来助哥舒翰守卫潼关。他只得哥舒翰现在维系着大唐的命运,无论权力还是在玄宗心中的分量,已不属于杨国忠,只要他肯替自己说话,自己官复原职便没有多大问题。他倒不是稀罕原来的权势地位,只是御前侍卫副总管这个身份,无疑比一个受通缉的侵犯更有利于报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任天翔才答应留了下来。
新军刚为哥舒翰搭起中军大帐,就听帐外一阵喧闹。因长途跋涉加上病体未愈,哥舒翰早已疲惫不堪,正在中军帐准备略作歇息,听到吵闹不禁皱起了眉头。中军将佐见状忙高声喝问道:“外面何事喧嚣?”
有小校在帐外答道:“有个算命的江湖术士,说有破敌之策要献将军,被外面的兄弟拦住,正在吵闹。”中军将佐闻言不禁喝道:“还不马上给打了出去?将军日理万机,哪有工夫见不相干的人?”
那小校一声答应正待传令下去,却听哥舒翰道:“等等!让他进来。”见中军将佐不解,哥舒翰笑道,“不管他有没有破敌良策,我们都得礼贤下士,这样才能广开言路,让真正有才能的人投奔而来。”
中军将佐只得传令让那江湖术士进来。片刻后就见一个年逾四旬、面容清秀、青衫飘飘的中年文士被两个卫兵领了进来。任天翔正好被哥舒翰留在帐中议事,便以好奇的目光望向这大胆的术士,谁知一见之下他不禁暗吃了一惊。因为这术士身上的种种细节,皆表明他不是普通靠一张嘴混饭的算命书生,而他那双清朗明亮的眸子,又让人看不穿猜不透,无法用“心术”窥探到他的内心。
哥舒翰示意看座,然后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