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1/4页)
见任天翔含泪点了点头,高仙芝轻蔑地将鹤顶红抛到一旁,以骄傲的口吻淡淡道:“高某身为上将军,岂会用毒药结束自己的性命?圣上还是不了解我。”说着他缓缓拔出了自己的佩剑,仰天长叹,“没想到我高仙芝一生征战沙场。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死在了自己的剑下!”
64、离间
就在高仙芝于潼关自刎之时,远在长安的玄宗皇帝已在问计抱病来朝的哥舒翰。范阳铁骑不到三个月就兵临潼关,攻陷了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城池,其战斗力令满朝文武震惊,玄宗久疏战阵,自然也是忧心如焚。
面对玄宗皇帝的问计,哥舒翰沉声道:“圣上不必过于担忧,叛军虽然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短时间就占领了大片领土,但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完全不得人心,再加上叛军不过是利益的结合。只要我们固守潼关,令其不能进犯长安,时间一长叛军必生内乱,届时我们再各个击破,天下可定!”
“为何要待叛军自乱,方能各个击破呢?”一旁的杨国忠问道,“这次圣上倾国库所有,募得十五万新军,加上潼关守卫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旧部,老将军手中有二十多万人马,而范阳叛军总共也不到二十万,还分散在漫长的战线上,潼关正面之敌不过数万。老将军以众敌寡,还不能速战速决?”
哥舒翰沉声道:“相国有所不知,军队的战力不是兵卒数量的简单相加,就如狼与羊永远不能以数量来衡量它们的实力一样。范阳叛军与契丹作战多年,皆是身经百战的战士,而圣上新募的新军,大多是长安养尊处优、游手好闲的子弟,从来就没上过战场,怎能跟安禄山手下身经百战的战士相提并论?而且叛军一路杀来,锋芒正盛,我们只能依托潼关之险避其锋芒,静待各地勤王兵马陆续赶到,方能万无一失。”
杨国忠被哥舒翰一番驳斥,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不过带兵打仗他是外行,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玄宗听得哥舒翰这番话,心神稍定,连连颔首道:“有老将军这话,朕就放心了。”说完他向高力士微一颔首,高力士连忙上前两步,高声宣读圣旨。不仅拜哥舒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大元帅,以太子李亨挂元帅之命,哥舒翰以副元帅身份行大元帅之权。同时任命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按唐制,皇帝之下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三省的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侍中同为宰相。因太宗皇帝曾做过尚书令,因此尚书省自太宗之后不设尚书令,副职仆射即是尚书省的长官。中宗以后,仆射、中书、门下省平章政事者,不得为宰相,因此在哥舒翰的尚书左仆射的头衔下,又加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实际就是执行宰相的职权。自唐开国以来,从还未将如此重要的职位授予过一名异族武将,可见玄宗皇帝对哥舒翰之倚重。
哥舒翰急忙拜倒,含泪昂然道:“老臣定不负圣上重托,早日平乱。”
第二日一早,玄宗率百官亲送哥舒翰及十五万新军到长安郊外。杨国忠率百官也随玄宗遥送大军,望着渐渐远去的新军,随侍杨国忠左右的邱厚礼不禁小声问:“相国将举国之兵托付给哥舒翰,难道就没有一点担心?”杨国忠淡淡已一道:“新军中我已安插耳目,哥舒翰若有异心,我自会知晓。而且我已奏请圣上,在潼关与长安之间再驻扎一万人马,以防万一。”
就在玄宗在十里长亭遥送哥舒翰之时,离官道不远的一座小山之巅,一名白衣老者也在目送着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进发。在他身后,那名姓修的青衫文士有些遗憾地轻叹道:“原以为除掉高仙芝与封常清,潼关必不可守,没想到哥舒翰竟抱病出征。凭他在军中的威信,必能重新凝聚军心,潼关只怕依然见不可破。”
白衣老者微微一笑,手抚髯须胸有成竹地道:“皇帝将所有兵马托付哥舒翰,又前所未有地授予宰相之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