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不知是什么原因,曹操常常恼恨朱灵,总想剥夺他的兵权,因为于禁威严过人,就派于禁带了几十名骑兵,手持军令直接冲入朱灵军营解除了他的兵权,朱灵和他的部下都不敢动,曹操于是让朱灵成为于禁的部下。于禁在进入军营时,朱灵和部下都没有动,这除了说明于禁有威,还说明朱灵根本就没有其他想法,否则,区区几十个骑兵,朱灵想动手,于禁进得去又怎能出得来?如果这个说明不了问题,那被剥夺兵权以后,朱灵也是没有任何动作和怨言,同样可以证明朱灵根本就没有多少想法。

曹操恨朱灵的恨字,不是痛恨的意思,而是忌惮忌恨的意思,因为朱灵投奔曹操后,自己亲率昔日麾下的冀州士卒,有点拥兵自重的感觉,跟徐晃这等降将是大不一样的,而且朱灵这样一个冀州将领率领一个冀州兵团,在曹操攻打其旧主袁绍之冀州的时候,这些兵有可能集体变节,所以曹操才想夺了他的兵,使得朱灵成为于禁手下的将领,他的那些冀州兵也被分散到其他各个军队里。

第362章 【让胡人自相残杀】

除此之外,曹操恨朱灵,还有一个原因。

朱灵在袁绍手下时,他家乡清河的季雍以地背叛了袁绍而投靠了公孙瓒,公孙瓒也派出军队协助季雍守城。袁绍命令朱灵前往攻打,但朱灵的家人都在城中,公孙瓒便将朱灵的母亲、弟弟都绑在城上,以此来诱降、要挟朱灵。朱灵望着城哭泣说:“大丈夫一出身为人效力,岂会再顾全家室呢!”于是力战攻陷城,生擒季雍,然而朱灵一家都被杀害。

这件事情有可能影响了朱灵一生,不知道当初袁绍让朱灵攻打自己的家乡是什么用意,但朱灵不顾家人的安危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忠贞;另一方面,他也留下了“不爱自己的亲人也就不会爱他人”的嫌疑。三国时代,毕竟不是一统天下,在孝与忠的问题上,孝的概念没有改变,而忠的指向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十分的明确,这恐怕就是影响朱灵的原因,就像那个马超,他放到任何一个诸侯那里都是一个非常需要的能战大将,但张鲁不用他,刘备在得到汉中后也将他闲置,原因很明确,就是他关中叛乱时,不顾全家都在曹操手上而执意造反,结果导致全家被杀。曹操是个多疑之人,有了马超的例子,他能不对朱灵多想吗?

朱灵是在袁绍极为强盛、曹操尚且龙潜之时,看穿袁绍的弱点、相中曹操的优点,在仅仅见了一面之后就果断背弃袁绍,投奔曹操,这种决断,不是大忠,就是大奸。而且,朱灵曾为旧主袁绍毁家纾难在所不辞公孙瓒以朱灵母弟置城上而诱降,朱灵直接一句“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发兵攻城,城破而母弟俱亡,这样的狠人,是刘邦之流啊。而且,朱灵为袁绍毁家纾难,但是转眼就可以背叛袁绍,这岂止是狠辣无情,这是标准的“曹操、刘邦”的翻版,曹操作为自古奸雄样板,这一个同类环伺左右,他能放心吗?况且,朱灵不是无能之辈,陈寿对其评价是“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是仅次于五子良将的存在,智勇皆有,又具奸雄气质,曹操怎能不忌惮。

曹丕当皇帝后,封了朱灵一个侯,还说是让他“衣锦还乡”,但朱灵却说:“高唐,是我多年的宿愿。”曹丕于是又改封他为高唐侯。地除了是朱灵的伤心地,同时也是他的遭人忌讳之地,也许朱灵自己也明白了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被剥夺兵权后,也就认命了,这样反而让他得以善终。

这一世,魏延有了种子神器,能够看透将领的忠诚度,所以对朱灵倒没有那么多避忌,可以大胆地委任。

魏延之所以委任徐晃为护匈奴中郎将,是因为徐晃此前身在河东郡,跟匈奴人有过交集,是魏延麾下所有将领里面唯一通晓游牧民族作战方法的。

徐晃并不辜负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