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4/4页)
担心什么?广东这边,新会在我们手中,这局面不是利于清军,而是利于咱们,只要老将军钉在新会,尚可喜他敢全力西进?他若真敢放着新会不管,率部从肇庆西进,老将军就率水师抄他的后路,我则率太平军渡江至香山活动,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若有必要,我会全力配合老将军行动。”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被动等待孙可望和西宁王决出胜负,也不是等着清军来打咱们,更不是担心广西何时会沦陷,而是主动出击,凭借新会作为依托,把广州附近搅得天翻地覆,让他尚可喜既不敢趁我内乱西进,也拿我们没办法。同时我们应该联络各地明军,请他们到新会会师以壮声势。要是有可能的话,我认为不妨打一打广州,哪怕是打不下广州城,也要吓一吓尚可喜,让他再也不敢出城一步。”
周士相一气不歇的滔滔一番话下来,震得堂中众人都听傻了。刚才明明还担心陷入绝地,现在却能一子盘活,从不利变有利,不仅能牵制尚可喜,更能攻打广州,这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些,众人一时无法消化这些讯息。
胡德玉却听得认真,听完更是一语道出周士相计划中的最大破绽,他道:“尚可喜不敢动,可后面的广西线国安呢?”
周士相不屑一笑,反问他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线国安比得了西宁王?”
胡德玉摇头:“自是比不了。”
周士相再问:那“比得过尚可喜?”
胡德玉再次摇头:“也比不过。”
周士相哈哈一笑:“既然都比不过,那怕什么,西宁王和尚可喜都拿新会没有办法,他线国安就有办法了!”说完转身冲陈奇策一抱拳,扬声道:“老将军,书上说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日晚辈便是要做那重于泰山之死,还请将军即刻派船将我部送至对岸!”(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六章 渡江
与陈奇策定下新会战略后,周士相终率太平军于初十日渡江。
长达数月之久的新会之战,太平军共战殁百户以下官兵1420人,伤570人,后征保安团丁联同新会民夫青壮、清军俘虏850人,伤亡达全军四分之三多。至决定渡江,太平军五大营只存官兵1165人,后营老弱7800余人,另有伤兵320人。
做为太平军补充的2000民夫在太平军的“要求”下随同太平军行动。周士相从中择1500年轻力壮者补入各营,余下者归入后营保安团和公库军。
1700名清军俘虏在经过几天的整编甄别后,也分批补入太平军和保安团。800名广州各府县的绿营兵被第一批补入太平军,600余非辽东出身的清军第二批补入,余下200多辽东出身的汉军旗兵则被拨入新建炮军营充为炮手使用。
此去香山,关键在于立足,而香山对于太平军太过陌生,故而原属香山县的100多绿营降兵得到了周士相的重视,分别将他们安在各营担任副旗头,以为各营占据香山时为向导。
1500名民夫联同1700名清军的补充,使得太平军的军力达到了4000余人,不但之前的五大营全部满员,新建炮军营也达到了600众,如此不但太平军六大营兵力达到3200人,属后营的保安团和公库军也有了近2000人的编制。
长达数月的守城战和出城决战使得太平军的军官大量阵亡,现在又一下补入如此多的民夫和降兵,指挥和管理上面难免出现问题。周士相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大量提拔作战有功的士兵担任小旗,更从民夫和俘虏中选了20人担任小旗官,幸存的小旗又大量升总旗,总旗升试百户。此外,对于降兵的补充和改变,周士相还有另外的手段。那就是安军使的存在。
安军使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