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2/5页)
盖俊、卞薇则抚琴执笛,曲子才开了一个头,一仆匆匆而来,徘徊门外,盖俊只得停下,问道:“何事?”
仆人答道:“有黄校尉信件。”
盖俊点点头,招他近看,取信一看下霍然色变,蔡琬轻声道:“怎么了?”
“韩遂兼并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侵扰陇西,刺史耿鄙将兵讨伐,大败身亡,凉州六郡数万大军几至全军覆没。黄校尉数番血战杀出,折损千余人……”盖俊伸出手轻轻扶住额头,续道:“陈、陈彪战死,痛杀我也”
陈彪并非三国猛将,却有猛将之勇,盖俊曾经得意洋洋,收历史名人固然是好,可是将一个原本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的人培养成名震天下的虎将,亦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今陈彪战死,可想盖俊心头之痛。
“在京中时陈彪、胡封曾败于黄校尉之手,心悦诚服,得知黄校尉将兵征伐叛贼,便央求我放二人相随。我当初不应该放他们走啊……”
陈彪是盖俊爱将,自起兵起便相随左右,鞍前马后,常为先登,蔡琬、卞薇竞相安慰。见盖俊始终陷入沉痛之中,蔡琬正色劝道:“耿使君大败身亡,凉州局势必然败坏,夫君承担着北地数十万百姓的重任,此刻无暇悲伤,该着手准备应对之策。”
“琬儿说得是。”盖俊稍稍振作,犹然不乐。
蔡琬接过书信匆匆看罢,明眸闪烁,道:“夫君素善用兵,威震边地,羌胡乐相从,韩贼未必敢与夫君抗衡,我担心的是扶风耿阀……”扶风耿氏一族自耿弇起成为东汉名门,百余年来数百石县令郡丞以上者有若天上繁星,便是当今,在朝为官者十数人,地方为官吏者更在百数,换句话说,只要大汉帝国不倒耿氏就永远是名门望族。
盖俊听罢剑眉锁起:“琬儿之意是……”
蔡琬蹙起黛眉,一脸担忧道:“因粮秣之事,夫君与耿使君不睦,天下皆知,而今耿使君败亡,恐扶风耿氏不会善罢甘休,许还会将战败的责任推卸到夫君身上。”
盖俊脑子不慢,只是心念陈彪之死,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经蔡琬提醒,立刻想通关节,不过想通是想通了,却不服气,气急而笑道:“耿鄙夸夸其谈,赵括之辈,其败在自身,与我何干?”
“……”
凉州六郡汉胡数万大军大败,刺史耿鄙身死的消息传出,京都震怖。去年末凉州叛军退回金城老巢,击溃周慎五路大军,看似强悍,实则困兽犹斗而已,今年年中汉阳、陇西相继传来大捷,更使朝堂公卿相信平定叛贼就在眼前,谁曾想……
韩遂杀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整合叛军,后逼降陇西太守,再杀凉州刺史耿鄙,进而兵逼汉阳,几乎没费什么刀兵就扭转了凉州局势。要知道汉阳此时兵力空虚,一旦陷落,叛军就会一泻而下,再次杀进右扶风,重蹈去年覆辙。去年大汉国西疆兵力空虚才被叛军钻了空子,今年则截然不同,韩遂犹能做到这一步,什么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是,朝臣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位西疆名士的惊人手段。
与此同时,朝堂上开始流传对盖俊不利的舆论,这股舆论认为,本来耿鄙是要进军金城郡,直捣叛军老巢,正是因为盖俊不肯出粮,汉军迟迟无法开动,给了韩遂足够的时间整合内部,遂致凉州崩坏。更有耿氏之人诛心的说:“盖子英收拢羌胡数十万,屯田养顾,对刺史的命令置若罔闻,他想干什么?是不是想割据一方?”
盖勋、马日磾忧心忡忡,皆长信,以从未有过的严厉语气申斥盖俊,看得盖俊直皱眉头。几日后,诏书下达,同样不是什么好话,最后命令他立刻派兵增援汉阳。
“靠,增援,增多少?一万?两万?对方可是有十几万人马……”盖俊一边心里破口大骂,一边抽调羌胡、屯田兵,并射虎、落雕二营,合计步骑两万,由破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