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 (第3/5页)

口和土地,此时率军增援益州,大有战后都督益州军事的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便是周抚大败而逃,没有能力保护益州,而自己所部则力挽狂澜,彻底平定邓定等人的叛乱。

有了如此多的理由,华安自然不会立即增援益州,但为了一旦增援可以快速击败叛军,华安加强了派往益州斥候的人数,以全面掌握益州的一举一动,同时,加紧练兵,让军中所有的新兵全部接受严酷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但这些心里话,华安只能一个人知道,毕竟,如此充满私心的想法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华安看向铁牛,大声道:“铁牛,你部新兵足有两千,这几日你要严格训练这些新兵,一定要将他们训练成能打仗的精兵,至于出征的事情,你就不用考虑了,该让你出战的时候,一定不会少了你的。”

“既然大哥早有打算,那就再多等几日好了。”铁牛心平气和的接受了华安的决定。

“李奕将军,你部一千新兵,也要好好的训练才是啊!”华安以同样的口吻要求李奕。

“是,将军,末将一定全心全意训练好新兵。”李奕抱拳保证道。

“好了,各位将军请回吧!记住,各军斥候严密监视益州的一举一动,一有情况立即来报。”华安大声下令道。

“末将遵令。”众将士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众将走后,躲在后帐的张育和谢思明走了出来,这二人是华安离开南郑时,特意带上的,因为军中不能只有将军而无谋士,在打仗等冲锋陷阵的事情上,全部要仰仗军中猛将,但决策等事情,就必须依赖谋士了。

在政治问题极其复杂的大晋朝廷,作为一名将军,光有敢打敢杀的的本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政治头脑的下场往往会很悲惨。

为了一步步积聚自己的实力,实现心中的宏愿,华安不得不摒弃以往的单纯军事思路,开始考虑政治的因素,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张育年轻有为却不失老道,谢思明更是蜀中有名的智谋之士,将这两个人带在身旁,随时为自己分析益州的形势,对华安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华安任命二人为自己的行军司马,主要负责出谋划策,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谋略。

“二位都听到了,将军们的请战热情都很高涨啊!”华安看向二人,轻声说道。

张育抱拳道:“越是这样情况,将军就越要稳住,为了日后的北伐大业,将军切不可随意出兵。”

谢思明点了认可,轻声道:“将军刚才的决策完全是正确的,此时,我军就应该加紧练兵,并观察益州的形势,以便在最佳的时机增援益州,从而在击破叛军的同时,极大的保存自己的实力。”

华安正色道:“既然你们也这么认为,那本将就放心了,眼下春耕最多还有十天,十天之后,叛军一定会有所行动。”

“叛军集结、出征、筹集粮草都需要许多时间,抵达成都之时,只怕要在半个月之后,成都是座坚城,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我军当耐心等候,待叛军的锐气被攻打城池消耗殆尽之时,我军出击可轻而易举的消灭叛军,从而解救被围的友军。”张育抱拳分析道。

谢思明闻言,接着建议道:“将军,按照目前的情况,我军出征只怕要在一个月之后,将军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在附近多征召一些士兵,以增强兵力。”

华安觉得谢思明的建议有道理,顿了顿,道:“铁牛和李奕麾下的兵力维持一万便足以,陈霆父子三人新组建的梁州新军才一千兵马,实在是有些太少了,就让他们暂时扩军两千,凑齐三千兵马吧!”

“将军英明,日后梁州新军还要进一步扩充兵马,以组建数万人马的梁州精锐大军,成为北伐关中的一支强大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