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頁 (第1/2页)
并州大都督府里出了這樣的事情,唐懷壁這個政工都已經搬出了二聖做後台,裴行儉這個主帥也不好多作什麼干涉了,於是他同意唐懷壁儘快的、秘密的、親自的把李崇義祖孫倆和相關涉案人等押往長安。
裴行儉能夠參與一點決策的,是在朝廷正式任命新的并州官員來接掌大都督府之前,由誰來暫時代理長史與司馬,行使衙門的各項權力。
原本,并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向來由親王擔任,長史與司馬這樣的重要官員也向來是由皇帝親自任命,誰也無權插手。但是現在非常時期,并州大都督府兼負北伐大軍的後勤保障,裴行儉就不得不過問了。萬一後勤出了問題,那三十萬北伐大軍就會有不戰自敗的危機!
薛紹和郭元振非常默契的同時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在薛紹出令之前,郭元振已經暗中派人急馳前往朔州,將并州大都督府的事情通知了裴行儉。
在由誰暫時掌領并州大都督府衙門權力的問題上,唐懷壁知道事情重大非比等閒,所以他還是拿出了一點公心,與裴行儉達成了共識。這兩位北伐的軍政領袖一致決定,由大都督府現任的另一名司馬柳盛來暫行權力,並在軍隊挑選得力與精幹之人,留在這裡輔佐——實際就是鎮劾、保護,以免大都督府再度因亂生事。
前者沒懸念,柳源就是那個在大都督府兵變的那天出頭斥罵亂兵,被宋都尉一槊打翻在地那個官員。
并州大都督府常置長史一名司馬兩名,此前韋巨源與柳盛就是李崇義的左右司馬副手。韋巨源是京城來的「空降兵」,自視甚高精於權變,而且瞧不起柳盛這種在邊遠州縣幹了幾十年的地方官。而柳盛則是從縣一級九品小官做起,腳踏實地憑藉政績升上來的父母官,打理地方民政是一把好手,而且在并州大都督府轄下幹了有十年了,對民生政務了如指掌。
由司馬柳盛來暫時接管大都督府的軍政事務,算是一個很合理的人選,想必朝廷上的人也不會有什麼異議。但柳盛也有一個致命傷,他雖然也是僅次於李崇義的司馬,但是為官多年僅有勤政愛民的政績,卻少識權力、缺乏威嚴,很難壓住下面的州官刺史。
換句話說,柳盛是一個踏實能幹的溫厚長者。若在和平時期,他這樣的人在地方上做多大的官,問題都不大。但如果是戰時、如果是在并州大都督府這樣的地方,辦起事情來就不能像是平常料理民生那樣的工作方式了。
和仕紳民眾打交道,要溫良,要緩合,要愛民如子,這是柳盛最擅長的。但是軍隊講求令行禁止雷厲風行,如果柳盛再用幾十年的老習慣來與軍隊配合,辦事溫吞求緩,那不是殆誤軍機嗎?再者,每天要和軍隊打交道面對許多驕兵悍將,柳盛肯定也招架不住。
所以,裴行儉與唐懷壁一致決定,一定要在軍隊裡選一個合適的將官,留在大都督府里輔佐柳盛暫行大都督軍政之權。
選誰呢?
這樣的軍政大事當然只能是兩位大佬私下商議,再出什麼事也都得是他們來負責,別人都不好插嘴。
於是,眾人都自覺的迴避了。
兩位行軍總管商討多時,暫時沒有得出個結果。
薛紹等人耐心的等待,也在私下討論了這個問題。
魏元忠說,這個「軍隊留守」並不大好挑。
其一,得是裴元帥與唐總管二人都了解且都認可的。換句話說,既得是裴元帥的心腹,又得是二聖能夠接愛與認可的,必須在政治上過硬。
其二,那個軍隊留守必須在軍隊裡地位不低、名望不小能夠壓得住那些驕兵悍將,又得是熟悉軍隊裡的各項事務,能和大都督府的官員相安無事緊密配合。
其三,其實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撥亂反正、臨危救局」這樣的大功勞可不能輕易予人。唐懷壁與裴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