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頁 (第1/2页)
大唐的戰神回歸了,軍隊的格局也因此而改變了。在京,有左右羽林衛大將軍程務挺與李謹行位列十六衛大將軍之首,拱衛皇城保護中宮;在外,針對局勢不穩戰事隨時可能爆發的北方,有了一名重要的邊帥薛仁貴主持北方的軍事,守護國門防範外敵。
細心的人已經品味出來了,薛仁貴與薛元超同是出身於河東薛氏,兩人一文一武都獲得了晉升。這是否意味著,皇帝陛下要用薛族的力量來平衡一下裴炎與天后的聯合勢力呢?
薛紹心想,大唐實行的是門閥政治,帝王在世家之間進行力量調控實屬常見。平衡臣屬力量使之勢均力敵,帝王才好從中駕馭。還是應了那句話——帝王心術在作怪!
「薛紹接旨!」司禮宦官尖銳又通透的大嗓門突然響起。
薛紹恍然醒神,出班奏拜,「臣薛紹,接旨!」
「大唐皇帝令——」
隨著司禮宦官的腔調拉起,朝堂之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盯到了薛紹的身上。跪地接旨的薛紹則是心臟怦怦直跳,一個字一個字的仔細聽著聖旨中的內容。
「……授薛紹策勛上輕車都尉,免其本品文散官,改授正四品上階武散官忠武將軍,封河東開國伯爵,改任兵部員外郎為檢校兵部員外郎,另授羽林千騎中郎將,仍命,兼領兵部選院北曹講武院職事。欽此!」
「臣薛紹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薛紹喊得慷慨激昂,內心熱血沸騰!
滿朝文武則是發出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驚噓之聲——薛紹這下,真的是平步青雲了!
策勛上輕車都尉是正四品勛官,更多的只是一個榮譽本不足為奇。但是上次北伐歸來之後薛紹是沒有被封授勳官的,也就是說,他的戰功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任誰都會非常的憋屈。現在,朝廷總算是還給了薛紹一個公道!
至於爵位河東開國伯爵,這對薛紹來說並不算什麼。畢竟他本就是皇親國戚現在又娶了太平公主,再加上有一個做了國公的親哥哥,自己再加封一個伯爵最多不過是錦上添花。
這份任命當中,最重要的當屬把薛紹的文散官本品,改封為了正四品上武散官「忠武將軍」。這意味著薛紹從此就是真正的將軍了,而不是千牛備身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將軍。以後,薛紹的各方面待遇與晉升評定,都要按武將的標準來執行,憑軍功而不是靠政績——那意味著薛紹的根,已經扎在軍隊之中;他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軍國之事與戰爭當中來!
當然,很多人對於薛紹新拜「羽林千騎中郎將」更加矚目。這個四品中郎將的官不是特別大,比起十六衛大將軍來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它的職能,實在是太特殊了!
千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身上。當時李世民在北衙禁軍中當中挑選了一百名能騎善射、武藝出眾的軍士,主要的任務就是陪伴自己打獵、練箭,有時也兼顧一些貼身保鏢的職能。這一百騎精銳之士穿五花袍、騎六閒馬時常陪伴在皇帝左右,當時號稱「百騎」。
皇帝李治上台之後組建了左右羽林軍,讓它們獨立於朝廷的十二衛府兵之外,成為了自己的私兵,專門用來鎮守皇宮,號稱「御林軍」。隨後,李治效仿他的父親在羽林軍當中挑選精銳之士,賜以五花袍和六閒馬,並將百騎擴充為「千騎」。
從此,千騎就成了北衙禁軍的重要一員。雖然它在編制上是隸屬於羽林軍的,千騎的統帥也被稱為『羽林千騎中郎將』,但實際上千騎是比較獨立的,他們甚至不需要在財政和軍備上依靠羽林軍的撥給。現在,羽林衛的大將軍和將軍,已經很少直接插手千騎的內部家務事,因為千騎直接接受皇帝一個人的領導!
換句話說,薛紹現在成為了北衙禁軍的重要力量、皇帝的精銳私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