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頁 (第1/2页)

在口敘當中,薛紹有意好幾次強調「此戰之勝,夏州都督府長史韋玄貞厥功甚偉」。薛仁貴在一旁靜聽沒有插話,只是笑而不語。

彼此都是帶兵的將軍,了解為將之不易。將士們在戰場上拼命廝殺,後方連戰場都沒有見過的文官也要跟著一起領受功勞,這是軍中的慣例——美其名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當然,一場戰爭的勝利確實離不開軍隊的後勤保障,和謀士的出謀劃策。但是薛仁貴深知,韋玄貞遠在夏州逍遙快活,他和豐州軍隊馳援河北一點關係也沒有。薛紹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在賣皇帝的面子——這是夏州都督府和朔方軍的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薛仁貴當然不會插手多嘴。

薛紹口敘剛剛完畢之時,宋璟馬上就將這一部分口敘整理完畢了,當即就遞呈給薛紹來看。

薛紹和薛仁貴同時吃了一驚,「如此揮筆而就,莫非你早有腹稿?」

「在下並無腹稿。」宋璟一板一眼地答道。

薛紹驚奇的拿起草文一看,除了自己插嘴的地方有所塗改增刪,其餘的文字全部一氣呵成貫連成章,根本就不像是一本草稿,而像是多次修改與潤色之後的成品公文。

「真是一枝神筆!」薛紹贊聲不絕。

「神筆宋璟,名副其實!」薛仁貴呵呵直笑,「少帥,如此人材不可埋沒啊!」

薛紹心領神會的微笑點頭,心說薛仁貴倒也是個愛材之人,他知道我在朝中的根底較深,有意向我推薦宋璟,是想為他謀得一條更好的出路。畢竟「行軍管記」這項差事只能是一塊跳板,用來積累經驗磨練本領倒是不錯,不能當作真正的歸宿和舞台。

宋璟仍是不動聲色的端坐,好像根本就沒把薛紹與薛仁貴的對話放在心中,只道:「恩帥,在下對雲州的戰況知之甚詳,早已私下擬寫了一份戰報。還請恩帥過目!」

說罷,他就遞上了一份書稿。

薛仁貴拿起書稿一看,頓時面露難色,順手就遞給了薛紹。

薛紹拿起來一看,當場苦笑。

宋璟的軍情奏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寫的是李文諫死守代州的經過,其中細敘了他舉家焚自燒化為烽煙示警的經過,文辭異常的悽美悲壯,足以讓人義憤膺潸然淚下。

這一部分無疑是寫得極好,但後面一部分,可就不太妙了。

宋璟詳細的描述了突厥人攻陷雲州、使詐約戰和屠城撤逃之事,敘說了屠城之後的諸班慘相,並且,還毫不諱言的指出武承嗣該為雲州陷落負上全責。

這無疑會打亂二人「砒霜好糞」的計劃。再者,這樣的奏疏拿去給武承嗣,非但最終遞不到朝廷的手中,還會讓武承嗣勃然大怒並最終與前線決裂——前線的後勤保障還著落在他身上,到時可就大不妙了!

「不行,不能這麼寫。」薛紹說道,「軍情奏疏,只需如實上報所見所聞,一切讚賞與批駁都不能出現在行文當中。誰有功誰有過,朝廷自會取證查實,我們不能妄加導引。」

「沒錯。」薛仁貴點頭,「宋璟,按少帥所言,重寫一份。」

「二位明鑑,在下確實是據實而報,沒有任何的摻假偽報。」宋璟不為所動,拱手而拜道,「前番武承嗣下令將恩帥和代州主力調回并州,一路陪他前往文水縣祭祖,除此之外再無作為。主力部隊被撤走,朔代二州因此戰況緊急並無力馳援雲州,最終導致雲州陷落。若非薛少帥仗義來救,朔代二州恐怕也要陷落。當然,在下並沒有將這一層推測寫在行文之中。但是無論如何,武承嗣撤走恩帥和代州主力並放棄雲、朔、代三州,退而據守太原——這全都是不爭的事實,為何不能上報朝廷?」

一席話,說得薛紹和薛仁貴有些無言以對。

薛仁貴只好婉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