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7頁 (第1/2页)
儘管情有可原,但事實就是事實。
薛紹心想,在如今這個節骨眼上,王昱屠殺漢人這件事情,對他、對我都實在是太不利了。我一定要把這個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絕不能讓它蔓延到京城去!
第1063章 利益,情義
薛紹重新斟酌之後,親手給武則天寫了一份上表,敘述三事。
第一,大周與突厥之間很有可能會有戰事發起,薛紹請求朝廷撥送兵馬將領前來助戰。
薛紹沒有點名說要哪些將軍哪些兵馬,但現在的秋收時分,朝廷能夠派出遠征的也就只有左衛、右衛和羽林軍這三支常駐京城的大軍。羽林軍是肯定不會輕易離京的,左衛和右衛這兩支野戰王師現在是武則天的命根子,尤其是在如今朝堂動盪的節骨眼上,她一定不會將其外派。所以這一請求薛紹提了等於是沒有提,他也就沒指望朝廷那邊會派來多少王師助戰。
第二,薛紹以「檢校單于大都護府長史」的名義,請求提點北方三座受降城的兵馬節制權。
這一請求有點「畫蛇添足」之嫌,因為薛紹出發時已經是河隴道諸州縣軍鎮黜置大使,本身又兼任了夏官尚書與檢校單于大都護府長史,所有與北方軍事相關的事情他都能管得著。但是薛紹此行出發是「秘密行動」只有武則天本人知道內情,現在通過上表正式提出請求,實則是為了公開內幕讓朝廷上下都予知曉。從而秘密行動也就會變成軍國大事。
第三,薛紹請求大周王朝以宗主國的名義,制裁突厥汗國的可汗阿史那默棘連與莫賀達干(也就是謀主暾欲谷),理由是他們在戰爭當中肆無忌憚的屠殺草原民眾,其中包括一萬多名漢人。
這第三條,才是關鍵之所在。
薛紹直接將矛頭對準了突厥汗國的最高層。他沒有在上表當中闡述詳情和理由,從而也就繞開了王昱這一個敏感人物。「制裁」這兩個字的意義也很活泛,具體該要怎麼做那就由得武則天和宰相們去商榷了。毫無疑問,軍事行動會是最後的選擇,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提前預備。
就像以往每次合作那樣,薛紹自己讓出了絕大多數的主動權,給武則天留下了很大的發揮餘地。此刻他心裡想的是,如果武則天還能與我保持默契的話,她先會通過外交途徑表達大周宗主國的強硬態度,勒令突厥汗國的可汗與謀主對屠殺事件負責,就算不廢了他們,也至少要強令他們本人親自來到神都洛陽,接受大周女皇的訓斥與教育。默棘連和暾欲谷肯定不會來,於是就會有接下來更為嚴厲的警告,乃至最後採取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女皇還會明確授意在北方進行緊鑼密鼓的軍事準備,以圖一鼓作氣收復草原,徹底解決突厥問題。
這些「預料」並非來自薛紹一廂情願的空想,而是出發之前他和武則天早已達成的共識。
但是上表發出之時薛紹的心裡卻有了一些彷徨,他總感覺這一次的「默契」不會像以前那麼靠譜。他還發覺,這一次武則天之所以那麼爽快的答應讓自己出手處理突厥問題,實則是想趁自己離京之時削弱「薛氏力量」,為將來的皇權交接做準備。面首張家兄弟像瘋狗一樣的突然發難,就是武則天這一心跡的具體表現形式。
所以,隨上表一同飛往朝廷的,還有薛紹的試探。
數日之後,上表抵達了京城,遞到了武則天的手上。
上表的內容,絲毫也不出乎武則天的意料之外。她以例行公事的態度,將薛紹上表的內容在朝堂之上予以公布。
當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對許多大臣而言,「戰爭」這種事情實在是太遠遙遠,也太過不應該。眼下大周王朝四海呈平好好的,為何要主動滋事挑起爭端呢?
所以,主張以外交途徑解決爭端的大臣,占了絕大多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