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5页)

树精们真的是求指教吗?

非也!

荆棘岭众妖的求指教,并非真的要唐僧指教,而是想通过求教,引发‘佛’与‘道’的辩论。

荆棘岭众妖清楚,己方众人修为不高,最强的人,也不过是仙人期修为。仅凭他们这些人,不可能用武力破坏西游,所以,他们只能来文的。

若能靠辩论辩倒唐僧,无异于给西游来一个釜底抽薪,若能毁了唐僧的禅心,西游之事必然告吹。

唐僧情商不高,还以为树精四老真心论禅,逐回道:“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

十八公、孤直公二人负责唱红脸,附和着说道:“圣僧乃禅机之悟本也!”

拂云叟唱的则是白脸,辩驳道:“禅虽静,法虽度,须要性定心诚,纵为大觉真仙,终坐无生之道。我等之‘玄’,又大不同也。”

玄者,道也,拂云叟的这句话,间接表明了他是道家的身份。

唐僧问道:“道乃非常,体用合一,如何不同?”

拂云叟回道:“……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石狮子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彻骨髓。忘本参禅,妄求佛果……”

拂云叟几乎是指着鼻子骂唐僧:中国的道学博大精深,包容万象,你不当道士,反当了和尚,又跑了西方去取经,岂不是舍本求末?

或许是出于礼貌,或许是人在屋檐下,唐僧并未立刻反驳。

看了看木仙庵的夜景,唐僧佯装被景色打动,用了一句:‘禅心似月迥无尘’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随后,唐僧又赋诗一首:

“杖锡西来拜法王,愿求妙典远传扬。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莲蕊香。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象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唐僧以诗谕志:我喜欢当和尚,我就是要取经!

树精四老不甘示弱,纷纷做诗,诗词大意多含逍遥、惬意、自在、无拘无束的美好,暗指和尚的生活枯燥乏味。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唐僧有些乏味,不想和众人多谈,又恐伤了面皮,客套着说道:

“众仙老之诗,真是吐凤喷珠,游夏莫赞。厚爱高情,感之极矣。但夜已深沉,三个小徒还在等我。贫僧不能久留,望诸位指示归路。”

意思是:你们的诗作的真好,但是,我要回去了!

众老树精焉能放过唐僧,劝道:“圣僧勿虑,相逢即是,今夜天光晴爽,月明如昼,再宽坐坐,待天晓自当送高僧过岭,与令徒相会。”

周鼎心道:树妖等人的辩论没有奏效,看来,他们要执行第二套方案了。

第二套方案是什么?

众树妖的第二套方案,就是要在劝说未果的情况下,对唐僧进行色…诱。

色…诱唐僧的人选,便是杏仙。

杏仙美吗?

能被派出来诱惑唐僧,她的样貌自然是极美的!

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

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

弓鞋弯凤嘴,绫袜锦绣泥。

妖娆娇似天台女,不亚当年俏妲己。

吴承恩笔下的杏仙,竟能与妲己相提并论,美貌可想而知。

美人杏仙来到,唐僧不再闹着走,静静的宽坐在一旁,享受着美人奉上的茶果,美滋滋的观看美人唱曲演舞。

杏仙奉上的茶水,其实是催情的**汤。

荆棘岭众妖见唐僧饮下茶水,皆面露喜色:只要唐僧与杏仙成就好事,禅心必毁,这样一来,同样可以达到破坏西游,阻止佛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