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3/5页)
曹操想不通,就对张辽说:我对他那么够意思,你试着用恩情去问问他的意思。
张辽转达了曹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效忠曹公,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不这样回答,关羽就有可能死。关羽是一把利刃,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毁掉它——因为这把利刃到了别人手里,自己就危险了。
关羽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还是坚定地说:“我深知曹公待我不薄,但我深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我绝不可背弃故主。我终究不会久留于此,我只待立功报了曹公之恩后便会离开这里。”
关羽从容地说出了这段话,可把张辽难为坏了:告诉曹操,恐怕曹操杀了关羽;不告诉曹操,不合事君之道。左手是朋友之伦,右手是职场之理,张辽该如何选择呢?
张辽叹息说:“我与曹公,是君父;与关羽,是兄弟。”君父大于兄弟,这是当时的职场规则。张辽回去复命,原原本本地向曹操转告了关羽的话。
曹操说:“事君不忘其本,关羽真是天下义士。你猜关羽会在什么时候离开?”
张辽为关羽打包票说:“关羽蒙受主公的恩德,必定会报答了之后再离开。”张辽这样说的时候,犹疑过吗?毕竟,要是关羽脚底板子上抹油,吃了喝了,屁也不放一个,偷偷开溜,那打包票的张辽是要负责任的。但是,关羽让张辽信任。
最终,曹操不但没杀关羽,反而为他的义气折服。
关羽信守盟誓又知恩图报,义薄云天;张辽忠于恩主又爱护朋友,气贯长虹;曹操慧眼识才又爱才惜才,胸怀日月。人性的美好,在这一刻聚集。
“秒杀”颜良——
两三个月之后,关羽报效曹操然后离开曹操的机会来了。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袁绍派颜良、郭图、淳于琼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还没把偏将军大印焐热的关羽,被曹操派上了前线,与关羽同为前锋的是张辽,徐晃也在出征白马的行列。曹操高职高薪地养着这些降将,不是让他们做形象代言的,而是让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卖命的。
曹营的人捂着嘴笑了:去送死吧,谁让你们是新来的呢!遇见颜良,不是送死就是送命。官渡之战之前,孔融认为曹操与袁绍对抗,绝无胜算,理由之一就是袁绍手下有颜良、文丑两员勇冠三军的大将。
颜良头顶麾盖(仪仗用的大伞),大摇大摆地来了。他似乎不是来打仗的,是来黄河滩遛弯的。
出击!
关羽飞身上马,策马前驱,直奔那显眼的麾盖而去,“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颜良眼前寒光一闪,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刺倒在马下。落地的刹那,颜良瞥见了一绺美髯在刀枪舞起来的风里飘拂,关羽的美髯,也便成了他最后一眼的记忆。
关羽下马,在颜良的千军万马的注视下,从容地斩下颜良的头颅,挂在马首,然后从容地上马,拍马往回赶。袁绍多年经营,军中也有不少猛将,但看见颜良的头颅在滴滴答答地流血,如此触目惊心,生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消耗殆尽。他们无力也无心抵挡关羽,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关羽离开。关羽离开的姿势很潇洒,就像运动员拿了金牌后绕场奔跑一样。
万军之阵,怔怔而立,刚才还在厮杀的战场,此刻阒然无声,天和地,仿佛都被关羽的神勇击中。
曹营沸腾了!曹操令旗一挥,三军将士乘胜追击,袁军兵败如山倒。这次出战,既有精彩镜头,又有完美结局,“遂解白马围”。
看看颜良的头颅,又看看关羽,曹操满意地点头:果然是把利刃,郭嘉所言不虚也!
冷兵器时代,能让人滴血而自己却不滴血,便是硬道理。白马战役过后,关羽成了曹营里的偶像。关羽千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随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