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2/4页)
对他“自明本志”,他却不得不有所回应,还有比献帝更窝囊的皇帝吗?献帝的答复公布于天下,曹操让三县二万户,献帝减了五千户,把剩下的一万五千户分给曹操的三个儿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曹操大张旗鼓地“计封”,最后只“让”出去五千户,而且封子三县均属郡国所在重地,战略地位远远超过偏远的豫东三县。这样曹操就在幽、冀、青三州建起了一道从山东平原到今天河北饶阳、涿州的防线,构成了根据地邺城的屏障。
所谓“让封”,原来是要求“换封”,曹操对皇帝讨价还价一番,还获得了让封的美名。曹操的成功,就是能够把无耻用高尚的文字表达出来。
曹操就是争天下的,怎能会傻乎乎地让封呢?非但不能让,还要获得更多。第二年(212年)正月,曹操在地图上画出河内的荡阴、朝歌、林虑,东郡的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的瘿陶、曲周、南和,广平的任城,赵的襄国、邯郸、易阳,一共十四个城,划给魏郡。这样魏郡就从原先的十五城扩充到现在的二十九城,成为天下第一超级大郡。曹操这么偏爱魏郡,是因为他的根据地邺城就在魏郡的地盘上。其实,曹操这样做有点儿多此一举,江山已是他餐桌上的菜,从这个碗里倒到那个碗里,有什么意义呢?
在曹氏兄弟受封的第二年,也就是212年的九月二十一日,刘协的四个儿子被立为王:刘熙为济阴王,刘懿为山阳王,刘邈为济北下,刘敦为东海王。丞相的三个儿子封侯,天子的四个儿子封王,看,曹操多懂规矩啊。那些嚷嚷着要曹操还政的人,真是无事生非啊,有人这么想。
聪明的人却有相反的说法,居住在益州的许靖对此事发表评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其孟德之谓乎!”这话说得好懂一点,就是曹操今天封王子,是为了将来从天子身上夺走更多。许靖和许劲的月旦评,在曹操十几岁的时候,曾给他做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这个评价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可。
盗亦有道,那就是不能在失主面前使用盗来的东西。曹操从天子那里偷走了权力,知道不能在天子面前做出号令天下的样子。可是,煞费苦心抓到手的权力,又怎能弃之不用呢?那就远离天子吧。自从南征张绣前到许都最后一次拜见天子,五六年时间过去了,曹操再也没踏进许都半步,再也没见天子一眼。曹操不愿意跪倒在天子脚下,也在刻意回避面对天子的尴尬。
那就把邺城建成天下最大最好的城池吧,曹操想。经过几年的修建,邺城的规模并未扩大多少,东西七里,南北五里,但这已经是地方城市中的最大规模了。帝都洛阳号称“九七城”,即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天下城市必须小于这个规模。这很搞笑,曹操的权力早就超标,建城时却严格地遵守标准。
邺城位于邯郸市临漳县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邺城共设七个门,南面三个分别为广阳门、永阳门和凤阳门,北面两个分别是广德门和厩门,东西各一个门,分别是建春门和金明门。邺城的“中轴对称、功能分区”城市格局,为后世很多城市所效仿,例如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一条连接建春门和金明门的东西大街将邺北城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城是宫殿和官衙,南城是居民区、商业区和手工业区。和今天大部分城市一样,不同阶层的人居住在不同的区域,当时的邺城有“北富南穷,东贵西贱”的说法,北城是达官贵族居住的地方,而邺北城的东部则是贵族集居区,称为“戚里”。
为了解决生活用水问题,漳河被引到城里来,这条人工挖成的河被称为长明沟。长明沟其实不长明,因为它只被引到北城,这项惠民工程只能惠及戚里的贵族们。这个细节泄露了一个历史机密:所谓打天下,不过是让某个阶层合法地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