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2/4页)
刘备恰恰是看中了李严是个人见人烦、人见人躲的“小人”。刘备,还是没有避免英主的俗套结局:在生命尽头亲近小人。刘备亲近的人,则是李严。
能用来对付君子的小人,也得有些能量。李严在黄龙事件中大放异彩,体现出了刘备最喜欢的为官能力——善于把握领导意图。善于把握领导意图,是善于工作的前提。领导要吃糖,你一个劲地给盐,什么时候能提拔?何况,李严并非泛泛之辈,他能以五千郡兵平十万叛军,军事才能也不是盖的。
不过,李严和诸葛亮相比,力量太悬殊了。所以,刘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李严调到身边,他着力扶植李严,用他来对付诸葛亮。用小人对付君子,往往是绝招。
海水易量,君心难测——
在李严到永安半年之后,章武三年春二月,诸葛亮被召到永安。也许,人在快要走到生命终点的时刻,能听得到死亡之神逼近的脚步声。刘备开始安排后事了。
诸葛亮与李严的权力博弈,其实早就开始了。
刘禅当时陪着父亲在永安,一旦刘备山陵崩,李严近水楼台,肯定会占得先机。诸葛亮自有妙计,他在杖二十以上案件都要亲理的情况下,还专门为刘禅亲笔抄写了《申》①《韩》②《管子》③《六韬》④四本书,要刘禅学习,可惜还没等送到永安,诸葛亮辛辛苦苦抄完的这几本书就丢失了。这件事情,刘备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临死前才听说的。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日理万机,却不惜辛苦地为太子开发培训教材,难道这仅仅是出于对刘禅的关心?虽然,刘禅在封为太子时,册书上有刘禅对诸葛亮“敬听师傅”的说法,但是堂堂丞相大人,居然屈驾做抄抄写写的低端工作,恐怕是用这一行为提醒刘备并警告李严:刘禅,我的!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生机葱郁的四月来到了。永安宫,刘备躺在病床上,痴痴地想:涿县的那株大桑树,也该亭亭如羽葆盖车了吧。
刘禅在眼前,刘理在眼前(虽无史载,但刘永也该在场),诸葛亮在眼前,李严在眼前——死亡在眼前。
“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把“封禅永理”安排给诸葛亮和李严,溘然长逝。
刘备托孤,对诸葛亮说了一番含义深远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啊,我知道你有本事,如果我儿子有出息,你就辅佐他,没出息,你就取代他。
这真是刘备的真实内心吗?刘备说这番话时,李严应该是在场的。刘备是在告诉李严要绝对服从诸葛亮,还是提醒李严防备诸葛亮篡位?
海水易量,君心难测。我们不知道刘备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时的真实内心。恐怕,连诸葛亮和李严也难以确定刘备到底要说什么。
刘备一生最后的一次人事任命给了李严,让其担任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相当于军事一把手。诸葛亮是丞相,统内外政事,政务一把手。诸葛亮与李严,一主一次,一政一军,诸葛亮治成都,李严镇永安,一内一外。
为什么让李严担任中护军?刘备说得明白,李严这个中护军,“统内外军事”,一旦有战事,有权力调动全国所有军队,当时在蜀汉就是大都督。这样,李严就可以牵制诸葛亮。诸葛亮要是真的把刘禅拉下马,“君可自取”,那李严也可以率领全国军队讨伐诸葛亮。
为什么让李严留守永安?这是为了东线防御,为蜀汉看好东大门,威慑东吴。全国大都督做边关守将,有点欺负人的意思。为什么不另调别将来守永安,让李严和诸葛亮一块回成都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