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页)
整或者结构性的问题仍然没有真正解决。
事实上,在1991年也出现了这种经济下滑的局面。那时,整个金融市场边缘的部分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当时也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发生在整个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全球经济的核心。所以金融体系不仅仅是一个部门,它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不断向前推进的核心,不应该把它分离来看。
在WTO多边框架下,我们不能采取多边措施,但是现在可能会有一些,比如让本国货币贬值的措施。实际上,货币方面的政策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具有长期性,也可能会让其他国家来分担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美国银行系统存在过量的流动性,欧洲的一些银行也存在这种问题。美国的这些银行现在不愿意向处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继续发放信贷。银行手中的信贷会流入国际金融市场,包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这可能会给中国增加通胀的压力,也使中国的经济调控增加了难度。
2008年我们遇到的情形很不寻常,全世界面临通胀的压力,包括全球的基本产品、食品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怎么做呢?在一般情况下,一些传统的降低通胀的方法都会带来大量失业,也就是解决方案会更加糟糕。如果他们想把通胀保持在目前的状况,确实会有很大的难度,即使现在采取了措施,也不会有效地抑制通胀的继续增长,同时却会带来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对于中国来说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继续更多地依靠内需,依靠国内的消费,而不是依靠出口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尤其是把资源密集型的出口转向其他类型的出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要关注比如创造就业的问题。因为每年在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大军,因此在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必须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对于把它从出现泡沫的地方拿出来之后,把它注入到哪些领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其中不仅有货币政策,还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同时还有对资本所得税收方面的考虑和讨论。
史蒂夫·罗奇:新经济环境下挑战重重(1)
谈到美国经济的前途,这两位经济界名人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了悲观的论调。
史蒂夫·罗奇同意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先生提到的观点,就是关于“脱钩”的理论,还有关于他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美国经济的分析。
在这个观点上,史蒂夫·罗奇还有一些新想法。他相信中国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中国在分享全球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受到现在全球危机的影响。也就是说,因为全球的经济气候导致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
在信贷方面的泡沫使得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受到了信贷危机的影响。同时,对于房屋贷款、对于资产持有的依赖,也使得美国经济受到影响。目前美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比在资本供给方面要大得多,这会使美国在近期进入一个比较轻微的衰退阶段。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要想使其他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经济脱钩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对于出口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且在亚洲也是这样的情况。亚洲经济发展得非常强劲。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但是中印两国去年的消费总额是万亿美元,而美国人去年一年的消费总额是万亿美元,是中印两国消费者消费总额的6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消费的减少,将会对整个世界其他地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而世界各国的出口都依赖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所以,如果美国的消费需求减少的话,那么其他地区都会遭受到很大的影响。
2008年1月22日,无疑已经被写入世界资本市场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