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2/4页)
关东军除了开战之初派了一个察哈尔派遣兵团到关内历练外,就很少再派部队入关作战,虽然战争后期也抽调过几支部队南下,但是那都是42年以后的事情了。韩云华知道自己又一次改变了历史,这次却是对中国抗战大大的不利,这让韩云华很担心。
但是事已至此,担心也是无益于事,韩云华也只好寄望于沈玉泉等人接下来的行动了,如果他们那边干好了,那么冀东的危局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如果那边在这关键的时候给掉了链子,那后果则就不堪设想了。
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韩云华所能控制得住的了,所以韩云华给左副参谋长发了一封电报,建议冀东的起义部队做好西撤的准备,如果到时候关东军大举入关,那么部队就西撤到察哈尔和绥远地区,也好保存有生力量。
左副参谋长虽然有些不愿意,但是出于对韩云华的信任,以及他个人谨慎的性格,最后左副参谋长还是决定暂时做好西撤的准备,到底撤不撤退、什么时候撤退则是没有确定,这要看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1938年是风云激荡的一年,这一年从中国农历春节后便没有平静过一天,在北方地区中国国民政府连续组织了多次大会战,虽然战果不太令人满意,但是台儿庄等战役还是打出了中**队的威风。在塞北地区**领导的八路军断断续续和华北方面军战斗了七个月,塞北地区的两个省被光复了一多半,这让日本帝国主义在一次见识了中国防力量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懦弱。
也就是这一年,韩云华这个普通的中国名字进入了日本高层的眼中,在柳生俊少将发给国内的电报上声称,这个支那八路军的军官可以抵得上三个整编师团,是帝国在支那塞北最主要的劲敌。和韩云华列入同一等级的还有第二战区傅作义所部,这是柳生俊以一个特战专家的眼光给予日军大本营的报告和建议。同时柳生俊还在电报中明确说道:“支那八路军韩部确有特种部队之编制,人数颇多,比之帝国亦毫不逊色,应多多加以提防,帝国陆军应在其编制中增加常设特战部队以应对韩部的特种作战……。。”
然而柳生俊这封极具军事价值的电报很华丽的被日本国内高层给无视了,在大本营眼里,这只是柳生俊想让帝国加大特种部队的训练人数和增加训练经费的一个借口。特种部队的战斗力确实是很让人心动,但是他的花费也是极其昂贵的,训练一支只有三百人的特战队所需要的资源足足可以训练一个整编师团。而且特战部队的战士所需要的武器装备都和现在日本国内的要求向左,所以柳生俊的报告并没有受到国内的重视。直到战争结束后日本实行全民非军事化三十多年后,柳生俊的这封电报才得到日本当局的允许后进行了公开,那时人们才发现这封电报的军事价值,如果当时日本就大力培训特战部队,在战争后期就不会被韩云华部的特种部队打得找不到北,以致导致全局糜烂不可收拾,如果那时日军大本营采纳了柳生俊的意见,那么二战亚洲战场则会以另一种方式结束。
沈玉泉等人在张北县会师后,立即率领部队完成了对张北县城守军的合围,留下部分部队攻击张北县城后,沈玉泉率领部队的主力南下张家口,并且在膳房堡地区和北上增援张北的山下旅团的主力相遇,在经过八个小时的艰苦战斗,终于在7月25日早晨6点全线击溃了山下旅团,迫使山下奉文动用了仅有的三十多辆战车和十几架飞机前来接应。
由于战士们都很疲惫,敌人又有飞机和战车部队的配合,所以沈玉泉无奈之下只好看着日军的溃兵逃回了张家口,就连万全县的守军也跟着溃兵弃城而逃了,沈玉泉所部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万全县。
沈玉泉和杨成武知道韩云华那边形势危急,所以也顾不上让部队休整,伤员全部留在完全养伤,其他部队则继续追敌,争取在7月3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