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才能飞翔。他们被海明威写进书中,他的写作素材来源于他们的冒险、他们的轶事、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个性也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营养,他仰仗他们的力量。海明威也像毕加索一样,只喜欢从别人那儿索取,不喜欢付出。
他需要朋友,需要朋友为他服务,为他付出,但却好像总是忘了朋友之间的友情需要有礼尚往来维持,忘了替别人的利益着想。
在海明威成为名家的过程中,曾经有不少他所崇拜、仰慕的文化界名流帮助过他。但当海明威成名以后,他不但不感谢人家,反而把他们作为嘲笑的对象。格特鲁德·斯泰因和舍武德·安德森,就是两个被海明威利用完了之后又被他嘲弄的人。成名之后,海明威把自己视为伟人,别人都被他抛到了一边儿,就连他过去一直视为文学界神明的伊斯拉·庞德也被他冷落和遗忘了。在海明威成功之前,庞德曾经帮助过他,并对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后来,庞德由于政治上的无知犯禁被捕入狱。他入狱后,海明威从未想过要帮一帮他。当时,美国文艺界甚至欧洲文艺界的许多知名作家和艺术家纷纷联名请愿,为营救庞德出狱四处奔走。海明威却根本不想加入营救者的行列。虽然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也曾极力为庞德进行辩护,但他从来就没有采取过任何实际行动,一位专栏作家韦斯特布鲁克·佩格勒曾多次写信给海明威,请求他在营救这位老作家出狱上尽一份力,但海明威自始至终从没有采取过任何直接、实际的行动。
海明威特别需要别人的赞誉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在他被公认是当代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之一时,他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但在那年他过生日时,因为没有一个美国作家记起要给他写封便函或致份贺电,海明威感到异常愤怒,他没想到别人竟敢这样对待他。
海明威能接受别人对他的赞扬,却不能忍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海明威的小说《死于午后》出版后,一位名叫伊斯曼的评论家批评道,小说写得很幼稚,是个赝品,是胆小鬼的装腔作势,“恐怖的自白”和“宗教式的迷恋”,并说海明威属于自封为小说家的那一派,其风格是一种“不妨称之为往胸脯上粘假毛的文学风格”。
伊斯曼的批评激怒了海明威。他竟然找到伊斯曼的办公室来寻衅打架。海明威仗着自己身体强壮,练过拳击,便想用武力来征服评论家,哪知对方比他还厉害,抓起他,把他头朝下,一下子扔到办公桌另一边的地板上,伊斯曼随后过去掐着他的喉咙,本想对他下手,想了想觉得没有必要便放了海明威。但海明威后来却编造谎言,告诉记者说,他打了伊斯曼一记耳光,而且一掌就把他打倒在地。结果,第二天清晨《纽约时报》上就根据海明威的编造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海明威打了伊斯曼耳光》的文章。海明威的虚荣心真是让人感到可笑。
十三 无限放大的自我(4)
人是喜欢膨胀的,一旦在某一领域成为卓越者,他们便认为自己在那一领域应理所当然地居于霸主地位,而且想当然地认定自己在其他领域中也是卓越者。作家、艺术家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一旦他们在艺术创造上获得成功,他们便被认为是天才,而这样一来,他们在所有领域中都要享有天才的权利。雨果的这种意识就非常之强。雨果自认为是天才,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是文学界的巨擘,面对当时的文艺评论界,他曾直言不讳地宣称:
在这个世纪,只有一个经典作家,你们听清楚了吗?就是我,我是当代最懂得法语的人。我后面是圣佩韦、梅里美……不过,梅里美是个胸无大志的作家……正如他们说的,“谨小慎微”,这是对这样一个作家的最好赞美。真的!……梯也尔是看门人作家,他的读者也是看门人……库里埃是一个下流的乞丐……夏多布里昂的作品里充满了精彩的东西,但他没有人类的爱情,性情可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