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指导维护汉家的统治,东汉末期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出现系统的理论典藉,《太平经》《正一盟威秘箓》《正一道》'俗称五斗米道'等相继出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东汉末年张角等人宣扬道家思想形成庞大的组织体系,设立'二十四治'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以至于天下动荡,汉室倾覆,自秦以后传统的道教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融合儒墨道医阴阳五行等为一体,一时间求仙问道,修道炼丹者盛嚣尘上,自秦始皇到汉武帝都热衷方士之说,妄想长生不老,以求不死仙药,相传有位皇帝丹没炼成,却炼成了火药,因而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也算是他为人类社会做的贡献,”幼薇对道教的起源发展说得头头是道,令一清大师括目相看,幼薇年纪轻轻,半途出家,对佛教却也有这样高深的造诣,实在是令人感佩不已,一清大师心下暗自赞许,大师听她所说的句句是理,有意考较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关于道教的学术问题,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引出一些生僻的名词叫她解释,幼薇凭着自己非凡的领悟力,在前人的解释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鞭辟入理,令一清大师甚为钦佩,一清问:“道有形呼?道在何方?道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幼薇答:“大道无形,天地宇宙之间一尘一土一草一木道无处不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大智若愚,大爱无形,天地无言而滋养万物的生长,谁能悟道谁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统治者如能悟道就能达到拱手而治,拥有大智慧的人自然是领悟了大道,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藏拙,不过是说领悟了大道后就能洞察先机,预见事件发展的未来,高瞻远瞩,如《塞翁失马》成语故事中的那个塞翁就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又如春秋时的范蠡,汉时的张良能知人心,识事务,达权变,知进退,这样的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所以说学道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得好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清大师听到幼薇阐述得如此深刻,见识超人一等,知她天生异禀,悟性非凡,心下钦佩不已,口中道:“老僧自出世已来可谓识人多矣,象道姑这样有远见卓识的可谓是凤毛麟角,真是后生可畏呀,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赶旧人。”想到她一个初出道的女子其才思之敏捷,其道学之高深远过于己,不禁怅然若失,感觉自己真的是落伍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 第27章 游庐山悠然题诗
且说自少林寺一清大师光临后,咸宜观香火益盛,声誉日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幼薇的高深的学问,和惊人见识,因而玄机大师的大名远近皆知,至使香客如云,前来拜访的道友也络绎不绝,好几个道观都争相娉请她去当主持,幼薇自然一一推却,婉转谢绝,她不能辜负空明大师临终前的嘱托,不能因为好高婺远,另谋高就而置咸宜观存亡兴衰于不顾,虽然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寺院相对狭小,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过她虽然尽力推辞去别的道观当主持,但各种邀请函还是雪片似的飞来,有的邀请她参观,希望她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更主要的原因是想借她的名声提高自己道观的知名度,如某某日玄机大师曾于百忙中凤驾来仪,光临本观,刻于石上,当吸引很多的人前来朝拜,这自然是一种商业的炒作,盛情难却之下,幼薇也不得不暂别咸宜观去其它的观中走访一二,一来联络感情,二来借此机会出去领略一下异域风光,在唐初官府很重视道教,可惜幼薇是生于唐末,乱世之中,政令多变,官府甚至一度禁绝道教,所以各地道观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如果幼薇是生在唐初说不定还会做官,在那时道士和尚做官并不稀奇,可是至幼薇出生时道教鼎盛时期已过去了,不管是寺庙规模还是信徒人数都是今非昔比,那些宫中的道观也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似有江河日下之势,因而各地道观为了弘扬道教殚精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