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页)

己有着现代人的思想和意志,至少应该是比原先的她来得有精气神些,也比她自信些。气质这回事儿有时候影响也是颇大的。他们主仆二人正笑谈着,忽然有院外的小丫鬟快步进来禀报,“二小姐,二公子回来了。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读。66721。;66721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正文 徐家逆子

吾读。66721。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这徐二公子徐子年这几日是韶槿听陈姨娘说得最仔细的一个人,陈姨娘说起徐子年便像是在说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原来这徐子年原是昔年的张姨娘所出,张姨娘和陈姨娘原本都是老太太身边的人,性子也比较相似,都被老太太□得和软温柔,在后院女人的争端中二人一直情同姐妹。可惜不知张姨娘是福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生了徐子年以后不久便归天了。徐子年虽是男孩是养在杨氏的院子里,但他之前还有个杨氏所出的嫡长兄徐子华,下边又有杨氏所出的幼弟徐子清,如他这般夹在中间的普普通通的又没有娘的庶子,自然没给徐通判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而杨氏对他则是眼不见为净,能不管教就不管教,闲来无事还要拿他这碍眼的庶子来出出气。故而徐子年自幼还是陈姨娘最为照拂他,给他改改衣裳,做做鞋子,偶尔还给他送点点心。虽说是陈姨娘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这却很是碍杨氏的眼,尽力地克扣陈姨娘母女的用度,饶是如此,陈姨娘也还是每每看不过眼,偷偷地对徐子年好。徐子年倒也是把陈姨娘的点滴关怀铭记于心,待陈姨娘母女也是最为亲厚。

徐子年本也是个聪敏好学的,不过在陈姨娘的儿子徐子明不慎食物“中毒”以后。徐子年便犹如一个叛逆期的少年一般再也不读书了,他拿着张姨娘以前给他留下的一小笔钱,留了一封家书便走南闯北做生意去了,把徐通判给气得险些不认这个儿子,杨氏心里的一块大石却落了下来。在本朝虽然并不太重农抑商,但徐通判自己是进士出身,又做过翰林,又是书香门第世家,自家的儿子不读书,十三岁就出门和人学做生意真真是个丢人的事儿。

不过好在徐子年确是个精明利落的,出门两年,先是去长白山挖药后又与人搭伙做了药材生意,倒挣下了一大笔钱。徐通判看在这回到家里的银两的面子上,才算是认了这儿子,只是始终对他没什么好脸色。而杨氏早就对徐子年这庶子看作若有若无了,在她看来既然这徐子年“自甘堕落”去从商,以后就与她的儿子们没什么竞争力了,况她又听说徐子年如今挣得比徐通判一年的饷银还多,倒对这徐子年和颜悦色了些。

但每年徐子年回来时,拿回府里的那一份却一直照旧,眼看着徐子年年纪轻轻身家大了起来,杨氏心里自是恼恨,一直跟徐通判说徐子年早就到了婚配的年龄,理应娶妻生子了,但心里想的却是挑一个性格和软的儿媳妇留在徐府好拿捏徐子年。大名府里的人也都听说这徐二爷一年到尾不在家,也不大有官员家愿意把自家的好姑娘嫁给这么个庶子,便只剩那些商户人家想要攀这门亲的,却不料每每一说要定哪家小姐之时,徐子年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莫说女方家属,便是媒人也连徐子年的影子都没见到,自然万万是不敢就这般草率了事的。倒也有可以小户人家毫不介意这徐二公子究竟如何便肯嫁的,徐通判却是万万不愿意的,杨氏虽然有时候也想狠狠心干脆直接给徐子年订下亲事好了,但毕竟不敢当面太打徐通判的脸面。而那边厢这“徐家逆子”早就放出狠话来说,若太太要给他娶妻,愿娶十房八房放那都行,若那样他是铁定不回徐府的了。且这事徐子年很有可能就做得出来,当年潘氏把自己屋里的丫头挑了两个最俏丽的,又教导一番,放到了徐子年的屋里,徐子年知道了,偏生以做生意不方便为由住到了客栈,硬是住了一个月,接着便又去外地做生意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