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 (第1/4页)

俞大猷闻听,又一摇头道:“严钦差,您老想的是好,依我看却还是纸上谈兵。单说那些做生意的,有几个人是真交税的?就算开海通商,银子也没多少能到国库里。在我看来,这海开不开没用。单说,现如今水上的船也不见少,片板不许入海,艨瞳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可这么搞下去,我也没看朝廷从中得利几何。所以,开海之事,无非是朝堂上的诸公想当然而已,于朝廷能有什么好处?至于说招安倭寇,若是一招就安,那他也不会轻易为寇了。正因为朝廷剿灭不力,才使诸多奸恶之辈,心存侥幸,下海为寇,烧杀抢掠。如今轻易招安,那是杀人放火有前程,反显得朝廷无能。不但不能根绝倭患,我看倒要大涨倭寇的气焰。”

俞大猷仿佛不知道自己面对的钦差是朝中开海派的先锋任务,招安的中流砥柱,自顾自侃侃而谈,把个开海政策和招安战略贬的一无是处。严鸿虽则涵养好,也不禁脸上一阵青一阵白,那邓子龙则干脆躲到了一边,在想着怎么和俞大猷划清界限。

大家话不投机,说到这里,已经两下无趣。俞大猷自回本身坐船,依旧引导盖伦船和封舟行驶。严鸿虽气的不轻,心中倒也不禁佩服俞大猷,能在老子面前这般直言的,你老人家算条汉子。

又行驶一阵,船已进了杭州湾,将将靠岸。不多时,只听岸边号炮齐鸣。盖伦船和封舟上的水手抛出缆绳,严鸿在众人陪同下来到甲板。却见码头处已经有许多官员列队迎接。

严鸿下了踏板,前进两部,只见对面衣冠如林,当头一个官员,身材略高,头戴乌纱,身穿孔雀补绯袍,当先迎上,远远的施礼道:“不知严钦差到来,下官迎接来迟,还望钦差恕罪。”看此人,约莫四十开外的年纪,生的面皮白皙,五官端正,三绺胡须飘散胸前,一双眸子炯炯有神,当真是个好面相。

他身旁官员如众星捧月一般围在他四周,更在那人身后看到徐文长、胡柏奇两个熟人,严鸿便知这人多半就是浙、直总督胡宗宪。此人论靠山虽不能比严鸿,却实在是个干才。因此严鸿也不敢怠慢,急忙快步上前,施礼道:“小侄严鸿来的卤莽,未及向胡伯父问安,还望伯父不要见怪。”

胡宗宪原本多少有点憷严鸿。如今东南局势紧张,若是再来个不知所谓的钦差搞三搞四,那恐怕真要不可收拾。虽然从自己儿子口中得知,严鸿似乎还不是个彻底的纨绔,多少还是能做些事的,但是也没什么把握。尤其自己的靠山赵文华之死,据某个版本的传言,也是和严鸿见了一面后,被严鸿逼迫自杀的。如今自己的位置摇摇欲坠,偏赶上招安的事又出了波折,令这位总督直觉焦头烂额。若是严阁老这位长孙来个落井下石,那就真是哭天叫地也无门了。

如今见严鸿居然以子侄辈自居,又是一副礼让的态度,胡宗宪心里多少安定了些。看来严鸿还真不是一味嚣张跋扈之人。只要他肯听得进话,大家能有的谈,事情便好办的多。毕竟,如今严嵩是开海、招安派的总后台,严鸿则是中坚大将,这和胡宗宪的思路是一致的。至于说抢功劳的事么,那也要先把事情做成的第二步了。

接着胡宗宪引荐了杭州织造提督太监史得恩。如今大明各地镇守太监纷纷撤裁,但是南京镇守,以及苏州、杭州、南京三处织造提督太监都还在。他们在地方上身份特殊,便是堂堂总督也要给他们面子。严鸿素来结交中官,自不会拿大,忙施礼道:“小子严鸿见过史老先生。”

这史得恩生的白白胖胖,皮肤油光水滑,一看就是个养尊处优的主。身上穿着蟒衣、玉带,证明此人多半是个能做事的,否则不会赐这些衣饰。他见严鸿施礼,忙还礼道:“不敢当不敢当,严玺卿客气了。严老翁乃是我大明朝第一等的忠臣,他的子孙,个个都是朝廷的能臣,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