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2/4页)
然要把首辅加皇帝一勺烩进去,才能显出清流言官不畏强权,铮铮铁骨。
郑晓的本章更是掷地有声,显示了这个专业骂人的领袖的强大战力,把事情牵扯到了锦衣卫仗势凌虐士人的层面。
“刑狱付三法司足矣,锦衣卫复橫扰之。昔汉光武尚名节,宋太祖刑法不加衣冠,其后忠义之徒爭死效节。夫士大夫有罪下刑曹,辱矣。有重罪,废之、誅之可也,乃使官校众执之,脫冠裳,就桎梏。朝列清班,暮幽犴獄,刚心壯气,銷折殆尽。及覆案非罪,即冠帶立朝班,武夫捍卒指目之曰:‘某,吾辱之,某,吾系执之。’小人无所忌惮,君子遂致易行。此豪杰所以兴山林之思,而变故罕仗节之士也。愿自今枺��e与朝仪,锦衣卫爀典刑狱。士大夫罪謫废诛,爀加笞杖锁梏,以养廉耻,振人心,励士节。”
郑晓不愧为都察院右都御史,言官首领,攻势凌厉。这份奏折里,完全不提自己儿子的罪过,却直接从国家利益层面要否定锦衣卫存在的意义,更暗指对方是以笞杖锁梏来对待自己的儿子,刑讯逼供,而且折辱的不是自己儿子一个人,而是士人这个集体。毕竟儿子已经是举人,还是恩荫舍人,折辱他完全可以算做折辱士大夫。自己儿子就算是死,也该由三法司议罪抓捕,轮不到锦衣卫干扰司法,这已经是要用自己的儿子和锦衣卫同归于尽的派头了。
面对着郑晓一派的拼命猛攻,严嵩一党却是按兵不动,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架势。既没有向郑晓一派反击,甚至连郑国器的案子,也就那么拖着,既不宣判,也不放人。五城兵马司方面屡次去要人,都给陆炳顶了回来。
唯一的信号是,冯孝先给释放了。不过,他只是在几个锦衣卫的保护下,回到安定门旧宅溜达了一圈,也不知道做了些什么事儿,就又回到诏狱去了。不过可以肯定,这次他不是作为罪犯去的。听目睹的老百姓说,这冯生不但没上绑绳,没带镣铐。锦衣校尉和力士反而对他听尊敬,一口一个“冯先生”。
而这些事件,又进一步促使郑晓麾下的御史们抽风般地猛攻。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m。。阅读。
第一百五十四章公知的疑惑
眼看着满朝上下,对严鸿的斥责真是惊涛拍岸,有理声高,通政司内,弹劾严鸿及严家整体的奏折堆积如山,大有群情汹汹,一举斩权jiān于马下的态势。不过司礼监的黄锦黄掌印,看着这些弹章,却并不感到高兴。
这并非因为他想护着严鸿。相反,作为憎恨权jiān严嵩的有良心的太监,黄锦从不掩饰自己对严鸿的厌恶,也想抓住一切机会对严鸿下蛆。只是上次教坊司的事,虽然皇帝没说什么,但是那一系列安排无疑是给了自己一个jǐng告。
尤其是对戴洪的处罚,未尝没有杀鸡儆猴之意,不过是天子念旧,自己又是兴献王府出来的旧人,才对自己手下留情而已。
因此他最近做事也比较谨慎,不敢随便下蛆了。抓住鸡毛蒜皮的攻击,只会适得其反,不如按兵不动,等一旦严鸿真犯了什么大错,出手就也不迟。
最初这些御史弹章刚上来时,黄锦真是心中一喜,琢磨着这次严鸿够受了。大明朝文人弹劾武人,鲜有不成功的。当然,把严鸿算武人,真是对武人的污辱,不过怎么说也是锦衣武官。
尤其这么多御史一起出手,简直是弹幕攻击,一般的官员根本架不住,就算是文官也该是无力抵挡,很可能选择自己上本乞罪,挂印待参了。
但是随着本章越来越多,黄锦感觉就不对劲了。他真想对这帮御史高喊一声,你们到底是想干什么?你们现在骂严鸿没关系,但你扯什么不合礼法?严鸿这个锦衣正五品,是皇帝亲自下旨恩赏,你们说他不合礼法,是骂他还是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