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2页)
却说张昭献计曰:“且休要动兵。若一兴师,曹操必复至。不如修书二封:一封与刘璋,言刘备结连东吴,共取西川,使刘璋心疑而攻刘备;一封与张鲁,教进兵向荆州来。着刘备首尾不能救应。我然后起兵取之,事可谐矣。”权从之,即发使二处去讫。且说玄德在葭萌关日久,甚得民心。忽接得孔明文书。知孙夫人已回东吴。又闻曹操兴兵犯濡须,乃与庞统议曰:“曹操击孙权,操胜必将取荆州,权胜亦必取荆州矣。为之奈何?”庞统曰:“主公勿忧。有孔明在彼,料想东吴不敢犯荆州。主公可驰书去刘璋处,只推:‘曹操攻击孙权,权求救于荆州。吾与孙权唇齿之邦,不容不相援。张鲁自守之贼,决不敢来犯界。吾今欲勒兵回荆州,与孙权会同破曹操,奈兵少粮缺。望推同宗之谊,速发精兵三、四万,行粮十万斛相助。请勿有误。’若得军马钱粮,却另作商议。”
主动与被动,做事情,我们主动就是进攻,被动就是防卫。东吴现在就是主动出击,刘备也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只能防备。如果你现在处于刘备的位置,你如何处理?无论是孙权还是曹操,两个都是对刘备现在不利的。刘备都在他们的战斗中损失,我们该如何在他们的战斗中保持自己的利益和实力么?事情,总是在变化,互相制约着。我们在被动接受了事情的时候,也就需要根据情报和实际战场/商场信息进行对策,安排,行动起来,把握瞬间的好情报,往前发展。
谋者的信息和情报流通是相当的丰富和准确的。庞统和诸葛亮就是掌握了信息,所以,处理事情比较得心应手。如果不是,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会和刘备一样不知所策,更有可能会越想觉得事情越困难,越不可完成。这将是多么的悲惨的心态,影响着一个人,然后按这么一个人的思维去成为现实。
我对信息的收集和敏感度属于比较低的类型,所以,反应和处理事情方式都比较缓慢,呆板。是啊,这些年,我都不重视信息,反应如何得意灵敏呢?而且,从小就缺乏锻炼。2010年,让我领悟到了信息的灵性和改变。希望自己能改变。
玄德从之,遣人往成都。来到关前,杨怀、高沛闻知此事,遂教高沛守关,杨怀同使者入成都,见刘璋呈上书信。刘璋看毕,问杨怀为何亦同来。杨怀曰:“专为此书而来。刘备自从入川,广布恩德,以收民心,其意甚是不善。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刘璋曰:“吾与玄德有兄弟之情,岂可不助?”一人出曰:“刘备枭雄,久留于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虎添翼乎?”众视其人,乃零陵烝阳人,姓刘,名巴,字子初。刘璋闻刘巴之言,犹豫未决。黄权又复苦谏。璋乃量拨老弱军四千,米一万斛,发书遣使报玄德。仍令杨怀、高沛紧守关隘。刘璋使者到葭萌关见玄德,呈上回书。玄德大怒曰:“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遂扯毁回书,大骂而起。使者逃回成都。庞统曰:“主公只以仁义为重,今日毁书发怒,前情尽弃矣。”玄德曰:“如此,当若何?”庞统曰:“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古
玄德问:“那三条计?”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军师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
做出决定,开始行动。放弃现有的,进取目前的前进步伐。我们大多人,就是害怕在失去现有了而逃避或逃离,这样将直接在失去现有利益时,更加失去希望和机会。包括我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