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第1/2页)

當然。聯盟地政策要推行到地方,會面臨較大的阻力,特別是地方擁有較大的自治權,上面的一些事情底下很難執行。

比較起來,各省對中央政策的執行又有所不同,福建、江西是最徹底的,包括隨後加入的上海道,相對來說,隨著新成員蘭芳、上海、河南的率先加入,復興黨的勢力變得更加強大。一躍而成為國士院第一大黨,對政策的影響更大。雖然不會變成一言堂,但確實可以有選擇地接受或者拒絕其它兩黨提出地議案。

中央必須加強對地方的影響力,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葉楓對湘淮的保守是非常不滿的,好在江北有半壁掌握在復興黨人手中,成為影響湘淮的突破

葉楓知道新政要真正紮根下去,還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他現在能做的就是讓這個政府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並且避免發生分裂。所以葉楓還是要牢牢將軍權控制在手中。

太平黨掌握著兵部,相當於原來華夏地國防部,擁有兵員、訓練和裝備後勤方面地權力,但實際上只能管到江西,以及李世賢在江西整編出來的一個甲等師、兩個乙等師和幾個民兵師。

復興黨提出成立都督府,相對獨立於內閣,掌管軍隊的調動和作戰,並將復興軍四十個師轉進來,而地方上的民兵師則交給兵部管理。

復興黨願意讓出復興軍,葉楓當仁不讓會成為都督府大都督。雖然說還是控制著軍權,但是畢竟名義上受到國士院的制約,在同意不會強迫要求節制各省現有軍隊的情況下,這個議案也順利通過。

葉楓將原復興黨軍務部的班子全部移植到都督府中,在都督府下面又設參謀部、政治部、裝備部、陸軍部、海軍部和情報局,成為聯盟中又一個實權部門。

陸軍部成立以後很快提出了整軍計劃,在這個計劃中。華夏陸軍依然會被區分為三個等級。國防軍、警備軍和預備役民兵。

按照陸軍部的計劃,江西李世賢的三個整編師、福建和廣東原太平軍各一個整編師、河南捻軍兩個整編師、復興軍二十個甲種師和三個乙種師精銳會編成國防軍十個軍三十個師。餘下十七個乙種師和原太平軍、捻軍整編七個師會編入警備軍。

陸軍部同樣給予湖南、江北的湘淮軍各一個國防軍、一個警備軍地番號,一個師八千人,一個軍三個師加上直屬營和配屬部隊,大概是兩萬五千人左右,也就是給湘淮軍十萬兵額。

第一次聯盟會議結束以後,不管李世賢擔心什麼,他還是沒有選擇地前往北京上任,在傳統的古都中,南京在洪秀全手中,還不屬於華夏,而黃河流域的西安、洛陽、開封都已經不復繁華,不管怎麼說,還是北京最適合作為新的聯邦的首都。

以北京為核心,周圍駐紮了三個師的兵力,原屬三黨的各一個師,而在周圍,山東、東北、山西、蒙古這些地方,至少還有十個老華夏師在攻城略地。

太平軍在廣東、福建、江西地軍隊和捻軍都同意接受聯盟地整編,都督府和兵部聯合提出軍事整編的議案,遭到儒黨地反對,儒黨是擔心整編中會失去對軍隊的控制權。

結果這次整編還是在原定的十個軍中進行,只不過經過這次整編,湘淮軍的實力更加顯得薄弱,雖然也有十幾萬人,但肯定無法和這十個軍二十幾萬虎賁相比,就算是原太平軍、捻軍整編出來的那幾個師,至少也都是百戰老兵,優中選優挑出來的。

對於湘淮的保守,葉楓的策略就是只要他們不添亂就行,用高速的發展拖垮他。

沈葆楨依然還是產業部尚書,這一次他要面對是五個省,以及不久後的九省一道,可以統籌的資源變得更多,但福建、廣東,包括上海的產業優勢已然非常明顯,其它省份也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只能以這幾個地方為龍頭,帶動其它地區的發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