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第1/2页)

這些人都是從事布匹買賣多年,原來只能從布商那裡進貨,他們應該是最能認識到本地紡織業優勢的,如果他們也能投身其中,對於李彥打破蘇松布商的封鎖,應該會有不小的幫助。

事實上,蘇松會館雖然還維持著針對大生布地封殺,以及低價策略,實際並沒有多少效果,大生紡織廠的產量不高,多數布匹通過直銷就賣了出去。

胡文信買走十台織機、十架紡車,這也是蘇松會館的策略,他們想看看傳說中大生使用的新式機器,到底如何,以決定後續要採用的策略。

由華夏機器廠生產的織機、紡車,除了設計上的革命性變化,採用了飛梭、羅拉、紡錘直立等,在細節上也有所改進。

而在生產製造上,機器廠開始便使用鎖具坊與精作坊那一套精細的標準化製造方式,體現在織機與紡車上。就是每個部件與結構都儘量做到最優化。

與普通木匠製作的機器不同,經由精細化製造出來地機器結構更加緊湊,操作更加方便,僅僅是從外表看上去,甚至有一些美感。

只是看到這樣地機器,王嘉鵬、翁啟愚等人就被震撼了。

&ldo;不得不承認。這個所謂華夏機器廠製造地紡車、織機,確實很好,&rdo;早就試過地胡文信苦笑著搖了搖頭。

他們都在這個市場中沉浮多年,可謂見多識廣,可也從來沒看到過這樣充滿美感,簡潔而高效的機器。

&ldo;咱們是不是應該多買一些回去?&rdo;王嘉鵬苦笑著說道,他也意識到那些封殺恐怕是不會再有效果了。

&ldo;找些木匠,咱們自己也能做吧?&rdo;翁啟愚還是不太甘心:&ldo;買他的做甚?&ldo;因為他便宜,&rdo;胡文信指了指紡車:&ldo;這個才要一兩。織機五兩,雖說比自製的貴,可普通的木匠。怕是做不到這樣地精細程度。&rdo;

當胡文信等人拋開陳見以後,便開始考慮新的變局下面,如何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損失,甚至爭取更大的利益。

新式紡車與織機的優點突出,效率提升明顯,肯定要弄到南方去。

但也面臨新的問題,紡車一兩,織機五兩雖然不算貴,但對普通的織戶來說。要購置這樣的機器就很吃力。

胡文信他們自然也想到像大生那樣,購置機器,僱人幹活,或採用以前的老辦法,向織戶提供機器、原料,包收紡織品,前者地效率顯然更高。

正如李彥所想的那樣,北方發展紡織,對南方會有影響。但並非致命,南方有足夠的優勢,來彌補地域遠近帶來地成本差異。

如果沒有運河上林立的鈔關,運輸造成的成本增加完全能夠抵消,不過有了鈔關,在面對北方市場上的本地布時,劣勢便很明顯。

因為要面臨北方布的競爭,南方的布商就不得不絞盡腦汁以降低成本,包括採用新式機器。用僱工的形式組織生產。以及最重要的減稅。

明代的商稅通常偏重於行商,而對坐商徵收不多。這對南方布商很不利,當然,在有些地方,因為稅監地存在,對坐商的盤剝同樣很厲害。

在認識到堵截無用的情況下,又看到新式紡織機械的優點,胡文信建議講和,他們同樣可以利用這些機器賺到更多的錢。

王嘉鵬通過徐光啟邀請李彥,在彥熙樓擺席恭候,蘇松會館的布商有資格的差不多都到了,還有天津、肅寧、臨清等地的一些布商。

&ldo;李編撰,前些日子對不住,王某在此深表歉意,願意賠償大生的一切損失,&rdo;王嘉鵬倒也灑脫,端著酒杯站起來,低頭向李彥說道。

&ldo;王館長客氣了,&rdo;這麼多人面前,李彥也不好不給王嘉鵬面子,也端著站了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