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页)
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晋书?地理志》郡县表
司州州治洛阳
河南郡,郡治洛阳县,共下辖洛阳县、河南县、巩县、河阴县、新安县、成皋县、缑氏县、阳城县、新城县、陆浑县、梁县、阳翟县12县。
荥阳郡,郡治荥阳县,辖荥阳县、京县、密县、卷县、阳武县、苑陵县、中牟县、开封县8县
泰始二年(266年),析河南郡复置荥阳郡
弘农郡,郡治弘农县,辖弘农县、湖县、陕县、宜阳县、黾池县、华阴县6县
上洛郡,郡治上洛县,辖上洛县、商县、卢氏县3县。泰始二年(266年),析京兆郡置上洛郡。
平阳郡,郡治平阳县,辖平阳县、杨县、端氏县、永安县、蒲子县、狐讘县、襄陵县、绛邑县、濩泽县、临汾县、北屈县、皮氏县12县。
河东郡,郡治安邑县辖安邑县、闻喜县、垣县、汾阳县、大阳县、猗氏县、解县、蒲坂县、河北县。
汲郡,郡治汲县辖汲县、朝歌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泰始二年(266年),析河内郡置汲郡
河内郡,郡治野王县,辖野王县、州县、怀县、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
广平郡,郡治广平县,辖广平县、邯郸县、易阳县、武安县、涉县、襄国县、南和县、任县、曲梁县、列人县、肥乡县、临水县、广年县、斥漳县、平恩县。
阳平郡,郡治元城县,辖元城县、馆陶县、清渊县、发干县、东武阳县、阳平县、乐平县。“清渊”:《晋书·地理志》作“清泉”,此避唐高祖李渊讳更名。
魏郡,郡治邺县,辖邺县、长乐县、魏县、斥丘县、安阳县、荡阴县、内黄县、黎阳县。
顿丘郡,郡治顿丘县,辖顿丘县、繁阳县、阴安县、卫县。泰始二年(266年),析魏、阳平二郡置顿丘郡。
兖州州治廪丘
陈留国,郡治小黄县,辖小黄县、浚仪县、封丘县、酸枣县、济阳县、长垣县、雍丘县、尉氏县、襄邑县、外黄县。
濮阳国,郡治濮阳县,辖濮阳县、廪丘县、白马县、鄄城县。咸宁三年(277年),析东郡置濮阳国
济阴郡,郡治定陶县,辖定陶县、乘氏县、句阳县、离狐县、宛句县、己氏县、成武县、单父县、城阳县。“宛句”:《汉书》、《隋书》均作“冤句”
高平国,郡治昌邑县,辖昌邑县、巨野县、方与县、金乡县、湖陆县、高平县、南平阳县。泰始元年(265年),改山阳郡置高平国。“湖陆”:《晋书》作“陆湖”,今考,应从《汉书》、《后汉书》等作“湖陆”
任城国,郡治任城县,辖任城县、亢父县、樊县。
东平国,郡治须昌县,辖须昌县、寿张县、范县、无盐县、富城县、东平陆县、刚平县。
济北国,郡治卢县,辖卢县、临邑县、东阿县、谷城县、蛇丘县。
泰山郡,郡治奉高县,辖奉高县、博县、嬴县、南城县、梁父县、山茌县、新泰县、南武阳县、莱芜县、牟县、巨平县。“南城”:《晋书》作“南武城”,今考,应从《宋书》、《隋书》等作“南城”“牟”:《晋书》作“东牟”,今考,应从《汉书》、《宋书》等作“牟”。
豫州州郡陈县
颍川郡,郡守许昌县,辖许昌县、长社县、颍阴县、临颍县、郾县、邵陵县、??陵县、新汲县、长平县。
汝南郡,郡守新息县,辖新息县、南安阳县、安成县、慎阳县、北宜春县、朗陵县、阳安县、上蔡县、平舆县、定颍县、灈阳县、南顿县、汝阳县、吴房县、西平县。惠帝年间,析汝南郡置南顿郡,治南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