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4/4页)

不起的,能有一二两的,弄上一两,划块地自己打个草棚子也能凑合,不用买旧屋,若是有了多的银子,那谁还住这里?还落个夺寡妇门的不好名声。

当然因为有了秦家接手钱家的孩子,看上去不至于太难看,事有凑巧,没有多久有人开口表示了接手这房子,那就是西面人最多的一家刘家。

刘家八口人,二老,还有老大两口子家两个孩子,阿玉他们童子军里那个四岁的娃子,就是他家小孙子,二子,闺女,真说起来真正的壮劳力也只有两个,这也是他们家住到这里的原因,他们家原本在城里的房子,就是为了给老爷子看病卖了的,当时真的是没法子活了,以至于住在这里也不过是划了地,搭了三间茅草房子,到现在虽然土砖也砌上了,可这大闺女还和老头子,老太太住一个屋,老二只能在堂屋搭上一块板睡,老大一家四口一个屋,这让老二到现在都娶不上媳妇。闺女也嫁不出去,太穷了。连多买一点地,多加几间房的银子都没有,可见这日子难的。

如今看着钱家这房子,三间正房,还有边上的厨房,杂物房,院子也不小,看着比他家都规整,刘家老爷子就说了,他买,出二两银子,给老大一家四口住,老屋子,等着嫁了闺女,给二小子成婚用,只是现如今他就能拿出五百文来,那是他攒着,准备建房子的,正好拿出来,算是预付了,好给钱家办丧事用,其余的丧事花销,总计不过是一两上下,就算是他们家欠各位邻居的,慢慢还,也就是这些债务他们家背了。甚至还提出,想要钱家那个夜香郎的活计,合着房价上的差额,用别的抵账,他们家出力,给秦家再搭一个土胚房,就在磨房边上。保证这一年里给完工。甚至连自家原本给自己准备的麻布寿衣都拿了出来,算是补贴钱家失了这个夜香郎的活计。

这刘家老爷子是发狠了,他们家除了两个有力气的劳力,给码头抗货挣钱,二老也就是搓草绳能有几个钱,媳妇,闺女,轮流织布,三个月能出来一匹麻布,就是手脚快的不行了,除了本钱,也不过是挣上二十文,孩子还小,正是家里紧张的时候,原本是没有这个本事的,就是那五百文,说句不好听的,这想搭间屋子,估计也只能折腾出一半,还有闺女嫁妆的大事,办喜事的银子,聘礼都是让人发愁的。这背了债,估计这一年,他们家是别想吃什么干饭了。

可是看看这周围,估计能买下这院子的,除了自家还真是没有别人家了,难不成就这么拖着?反正再怎么说,大家乡邻一场,总要出手帮忙的,还不如痛快些呢!再说家里还真是到了住不下的时候了,就下了一次狠心,再说了欠着银钱虽然不好听,可是这家里一下子能有了两个房子,他也算是给两个儿子留了家业,最不济还有这个夜香郎的活计补贴,他老头子去做,他不怕臭,总比搓绳子挣钱。一个月能有个百文进账,一年也就是一两多银子,也会是家里的大出息了。

穷人总有自己的办法度过难关,即使是账目清楚的情况下,也充分发挥了人情,灵活的把几家人的银钱都凑起来,办成了这么一件大事,总算这钱家的丧事办的也算是整齐,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甚至阿玉还看到秦家大伯拿出了二两银子,给了钱家婶子,让她藏着,等丧事办完,百日后进秦家,这就是她的私房,是补贴给儿子,还是其他的用处都不管,权当是他给的聘礼了。

纷纷扰扰的,等事情告一段落,钱家四口住进秦家,已经是四月了,大红色的剪纸贴到了门上,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