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5页)
为师生提供免费午餐。冯庸副会长表示,基金会的行政开支不得高于每年吸纳捐款的15%,对贪污、挪用捐款者严惩不贷……该基金会预计今年内,在直隶地区兴办30所希望小学,如今行政人员和教师紧缺,急待社会有识之士加入,共襄盛举,振兴国家!”
没等那个女学生念完,其他女生就已经围在她身边看报纸。只见头版头条上配有两张新闻图片,一张是张学良在演讲,另一张是文绣用剪刀割发。
特别是文绣那张照片,让女学生们热血激昂,当即就讨论开来:
“刀妃真乃奇女子,不仅登报起诉离婚,现在还断发明志为国家出力!”
“是啊,新时代女性正该如此。”
“家里催着我回去结婚,现在我要学文绣,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中国教育事业!”
“还有半个月就毕业了,我们都去希望教育基金会应聘教员吧。”
“怎么只办小学啊?”
“小学怎么了?基础教育也很重要的。”
“可我们读的是师范大学,去教小学的话有点浪费。”
“我管它大学小学,只要是为国家出力就好。”
“同去,算我一个!”
“……”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京津地区各大学校中,特别是女学生,被文绣断发的举动所感染,一个个都吵着要加入其中。
鲁迅先生如今还没离开北平,他准备教完毕业班再南下,前往厦门大学任教。当天上课时被学生们一番鼓动,鲁迅晚上回家就写了一篇杂文,题目为《试论中国教育之希望》:
“中国的现代教育,大抵要从晚清时候说起。庚子年间,洋人的枪炮声将西太后耳朵震聋,惶恐不安中颁布了癸卯学制,各类新式学堂遍地开花。这大约是在学德意志和日本的教育强国吧,可惜遮遮掩掩、畏畏缩缩,只学了些皮毛……
及至民国,我们终于也有了教育部,部长先生就是蔡元培君。我被蔡君邀请到教育部任职,历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教育部佥事,本想大展拳脚,却不免碌碌无为。大总统忙着做皇帝,革命党要护国护法,竟无一人关心教育。我等教育部职员连薪水也不能领足,又何谈教育兴国?直至今天,我都没弄明白,我这教育部佥事有何效用,每日点卯罢了……
靠政府办教育,那是决计不行的。就连北大都等米下锅,已然半年没发工资了,学员教授借钱度日,难以维持生计。
中国之教育还有个特点,无论南北皆以办大学为荣,小学堂多无人问津。只因办小学堂见效太慢,难获政绩,官员自然不肯下力气。倒是乡间富绅,每每有慈善之举,出资维持着地方私立小学,以邀声名……
今有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振兴基础教育为宗旨,出发点我看是极好的。我早年写过一篇《文化偏至论》,谈到立人和兴国的问题。立人要从孩童着手,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新的孩子们,应该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有朝气,他们超越了过去,中国就赶上了未来……”
许广平也是女师大毕业班的学生,她拿着鲁迅这篇稿件,读罢之后,忍不住问道:“先生,你真的看好那个希望教育基金会吗?”
鲁迅抽着烟,摇头道:“难说,张学良是奉军少帅,他搞的团体,难免带着其他意图。我倒希望他们是真心为国。”
“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很糟糕?”许广平问。
鲁迅皱眉说:“我在教育部当了几年佥事,对此非常清楚。就拿直隶最富裕的县举例,私立、公立小学堂共有28所,看似数量很多,但情况十分糟糕。最大的一所小学堂,教员12人,学生97人;规模最小的,教员1人,学生才13人。全县小学教员加起来大约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