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部分 (第4/4页)

很多的行动中。当然,向大家讲述这种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带来的行动性影响的,也是韦泽陛下同志。

走到那技术人员面前,韦昌荣蹲下身,拍着那中年汉子的肩头,“老弟,怎么了?你家以前有人因为吃不饱饭……过去了?”

被触及到的伤心处,那汉子抓住韦昌荣的手,“领导!我家兄弟姐妹五个,四年饥荒,四年打仗,五个人和我父母最后只剩下我一个,还有一个卖给别人的妹妹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活着。看着这粮食,我知道应该高兴……,可是……可是我心里就是堵的很。就差几口粮食,要是能多出这么一亩地的收成,我家就不会死那么多人!呜呜……”

中年汉子的哭诉让一众年轻人再也没有喜色,他们的确听过太多的这种故事。但是从他们记事开始,生活顶多也就是吃不太饱而已。吃饭和死亡之间的直接联系,大概就是误食了什么有毒的东西。但是他们能感受到的是巨大的悲伤,是这种可怕生活给他们的长辈们带来的深刻的悲伤。

韦昌荣并没有非得把中年汉子拉起来,他站起身,对着一众年轻人说道:“同志们,我要给大家说的是,这位同志经历过很悲惨的生活。但是,那个时代并不是简单的土地产出高了,大家就有活路。在那时代的满清政府眼里没有人民,人民只是他们榨取财富的工具,而没有被当人看。粮食产出的越多,越会剥夺得一干二净。这里面有产量问题,更多的却是和产量无关的政治问题。”

第103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五)

一个人的悲痛很真实,但那也只是一个人的悲痛。中年技术人员的悲痛的确影响到了新式产粮试验区不少人的心情,却也仅此而已。韦昌荣与李维斯甚至懒得打听这人的姓名。坐着汽车返回南京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两位民朝的高官讨论的与悲痛无关,而是这种试验田所代表的前景。

“如果粮食产量如此疯涨,想来地方上的百姓收入或许会增加不少吧?”李维斯用一种比较怀疑的口吻说着他的观点。

韦昌荣则微微摇头,“我四叔说的清楚,大家现在肯在地里头下这么大力气,那是因为他们只有土地这一条谋生之路。土地上的产出越多,我相信大家的选择也越多。老李,你知道我在广东干过省委书记,就我在那几年里头的经验,热爱种地的农民和热爱读书的学生一样稀少。”

噗哧!李维斯乐了。韦昌荣说话很多时候非常出人意料,不过仔细品味起来却足够辛辣。这话已经不是一针见血,而是接近一刀见红的程度了。

韦昌荣倒是没有笑,他带着一种沉重工作积累起来的稍显麻木的表情继续说道:“现在的问题就是一个,想学会用新办法种地可不是容易事。这里面包含太多的内容,很多人只是觉得比葫芦画瓢,别人那么干,我也那么干。于是别人有那么好的收成,我也应该有那么好的收成。你觉得是那回事么?”

“那不还是要紧抓基层么?”李维斯答道。

韦昌荣摇摇头,“是紧抓基层提供的技术服务,就算是牛不喝水强按头,也得让农民学到这方面的知识。我听说农业部在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方面嘴上说的很好,可实际上真正到基层宣传,培训的人数可很有限。而且我还听说农业部现在和各省的同志处的很糟糕。有这回事情么?”

一提这个问题,李维斯脸色就变得非常难看。他叹口气,“唉……,现在不是农业部,现在是各个部委和各省的关系都很糟糕。你也知道,各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那都是觉得自己是一方诸侯,牛气冲天。可现在他们只是各个部委推行的政策的执行人而已。干得好,那是各个部委的工作安排得好,干得不好,那就是各个省执行的有问题。现在各个省要是能投票,大概会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