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部分 (第2/4页)
从而达到皇族和士族共同治理天下的目的,皇族离不开士族,士族却可以随时随地的另投明主,以求飞黄腾达,这也是多少年来世家大族存在的根本原因。
可是这一次不仅仅是山东顶尖士族崔卢郑王没有了,就连其他士族存在的根本意义也快没有了,苏宁这个屠夫恶魔居然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原先千金难求的一本书现在居然只要五文钱到十文钱左右就可以贩卖出去了,连最普通的贩夫走卒哪怕是个乞丐,都有办法买一本书,虽然不知道识不识字。可是。可是这已经很糟糕了啊!
文化垄断被打破了。朝廷掌握了这个技术,然后把书本向全天下大肆售卖,用不了多久。全天下都会充斥着儒家经典、道家之术、法家奥义、兵家法门,文化的垄断是做不到了,那么最后一道防线!老师!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线,有了书还不算,这年头一千个人里面也就两三个人可以识字写字,没有老师教那些不识字的人识字,就算有了书本那也就和擦屁屁的纸是一样,就是个摆设。
可是呢,苏宁还有第三招儿,把崔卢郑王旁系子弟全部纳入了教育系统内,以大儒、孔门嫡传孔颖达为第一教授的师范学校被设立起来,专门把这些犯了错误但是罪不至死的旁系子弟给送进去,还有一些被强迫把族中旁系子弟送给朝廷的山东中小士族,他们聚在一起凑了一个相当庞大的识字群体,送给孔颖达,把脑子洗洗干净,然后送到地方开始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这小子居然要普及教育,一千个乡一千个乡的普及教育,只要愿意识字愿意学习的人,哪怕是五六七十岁的老家伙们也能抱着本书去蒙学堂学习识字,然后把那个什么《三字经》,改良版的《千字文》,还有什么《龙文鞭影》,族中老者们诵读了一遍,顿时惊为天人,无论是韵脚还是读音,都对于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整个关中已经普及了百分之八十,华北普及了百分之四十,山东之地普及了百分之四十,蜀中普及了百分之六十,江南之地目前只有襄阳和金陵二地获得了普及的资格,多少家庭欢欣鼓舞的要把孩子送过去读书识字?还有,还有配套措施,科举考试大改革,把朝廷需要征召的职位列举出来,然后去考,达到了那个职位的标准之后,就可以获得被录取的资格,然后等待朝廷寻找该职位在某地的空缺,就可以按照考试最终名次去当地上任。
而且还不止,一年一次小考核,三年一次大考核,无论是小考核还是大考核,遍地出巡的御史都有免除昏官贪官酷吏的权力,先斩后奏,为民伸冤,虽然大唐律法不允许以民告官以下犯上之举,但是百姓可以通过御史把自己的冤屈说出来,御史代为告官,那就是合法的,可以被受理的。
最可恶的是那些御史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规定是一年一次小考核就可以了,但是皇帝故意没有给御史们划定出巡的范围和时间,也就是说一年一次出巡变成了实际上的一年n次出巡,没有限制了,跑到哪儿就是哪儿,谁也不知道御史的身份和样貌以及他们下一站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各地官员战战兢兢,生怕被这些品级低但是权力大的御史给揪住不放。
原本只限于长安地区横行霸道的御史已经渐渐有巡查天下的样子了,而且御史这个职位也是对外征召的,最底层的百姓也可以选择报考御史的职位,经过严格考察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御史,就可以开始惩治贪官污吏,为民伸冤了。
一套组合拳,别说山东士族了,就算是江南士族联合山东士族蜀中士族也不是对手,民智一旦开启,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民众是绝对会立刻就把士族吞的连渣子都不剩的,民众占据了大唐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仅剩的百分之五的士族原本依靠文化力量可以保持地位。可是文化垄断被打破,皇帝会从哪里征召人才?又会打压谁?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