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3/5页)
奔到战圈之内,勒紧马缰对双方人马大吼:“别打了,都停下。王爷有令,所有燕王部下将士统统撤回。”
“什么?”正率领将士要攻打城门的朱能一听这话,满脸茫然的骑马奔了上来,扯开他的大嗓门儿就叫开了,“你这话是啥意思?眼看就要攻下城门了,这个时候说不打了?”
“对,不打了。”张玉故意把声音扬得非常大,守城的将士都听得一清二楚,“王爷刚收到朝廷的圣旨,皇上已经跟王爷讲和,准许他自治一方,许诺永不削藩,并下令让所有朝廷军撤离。在辰时之前,若还有朝廷军还未撤出北平,就要按军法处置,咱们还是留点时间让他们收拾东西去吧。”
“哈哈哈哈……算那皇帝小儿识点实务!”朱能嚣张的大笑起来。
“那可不是,咱们王爷怎么说还是皇上的亲叔叔,哪至于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张玉边说边下令所有军士撤回,调转马头,离开了西直门。
守城的兵士原本还有所怀疑,但见到张玉、朱能真的撤兵,又想到皇上与燕王血脉相连的关系,纷纷信以为真,一哄而散。西直门竟然就在这样戏剧性的情况下不费吹灰之力给攻了下来,朱棣一夜之间便控制了整个北平城。
可朱棣知道自己没有喘息的时间,驻扎在北平四周的十万朝廷大军依然是目前最大的威胁。所以,当日上午,便将所有将士聚到一起,誓师起兵。
看着台下刚刚经过一夜苦战甚至都还来不及休息的将士们染血的战甲,熠熠的眸光,朱棣有些感动。他知道,这三万人马,就是自己起兵的所有资本。他们将身家性命交给他,与他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还有炽儿,为了不成为朝廷牵制他的绊脚石,竟然选择跳下悬崖,以死成就他的大业。
为了这所有将士,为了炽儿,这一仗就只能赢,不能输。
暗暗握紧双拳,朝前走了两步,扬声说道:“储位将士,我朱棣乃先皇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横起大祸,屠戮燕府。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于躬,实欲求死。不得已者,义与奸恶不共戴天,必奉天行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予心!”①
一番话说得人神公愤,天地动容,在场的所有将士都拽紧了拳头情绪激昂迫不及待要跟随朱棣征讨朝廷奸恶。
朱棣说的这些,其实他们都知道。诸位藩王本是高祖皇帝朱元璋所分封,就算是新帝,也没有权利说削就削。可朱允炆倒好,刚一登基,就听信奸臣谗言,大张旗鼓下令削藩,罔顾亲情,将叔叔们一个个贬为庶人,发配边疆,以绝后患,未免太过绝情绝义。因为削藩之事,不仅逼死了湘王,逼死了朱高炽,现在还想逼死燕王。而导致皇族至亲相残的的根源便是因为朝廷奸臣当道,蒙蔽了皇帝的眼睛。
而太祖皇帝在祖训里也说了,如果朝廷有奸臣,所有藩王都有权利有义务且必须起兵讨平奸恶,以清君侧。所以,他们这不是造反,而是奉天行事,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以安社稷。
如此的正义之师,他们还有什么道理再等待呢?
于是,朱棣话音落下不久,张玉就率先高举拳头,大吼了一声:“朝有奸恶,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话一出口,数万将士立刻异口同声,扬声吼道:“朝有奸恶,奉天靖难,以清君侧!”
一时间,声传九霄,气势如虹。
朱棣站在台上,远望天际。风高云深的苍蓝穹宇之间,突然出现了朱高炽微笑的身影。他就站在朱棣面前,那么近又那么远。他看着他,一双深情的璨然眸子盈满毫不掩饰的爱意。他听到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