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我国的考古学开始于1921年,到今天快1百年了。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是物质的遗存,即古人的遗迹和遗物。这是它与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历史学的不同点。我们通过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能够知道古人的分布情况和生存情况。
蓝田人
蓝田人分别发现于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公王岭的蓝田人化石是一个成年人,女性。在蓝田人化石的层位中发现有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简单。公王岭蓝田人距今大约80-75万年(又一说距今百万年)。陈家窝的蓝田人化石有下颌骨,是一个老年女性,距今约53万年。
公王岭是灞河左岸最高的一级阶地。公王岭的红色土中,发现哺乳动物化石42种,不但包括较多的华北常见种属,而且存在少量的第三纪残存种和第四纪早期典型种,如蓝田剑齿虎、中国奈王爪兽、更新猎豹和短角丽牛等。这表明公王岭人类化石的时代比北京人要早。在陈家窝共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4种,它们多半见于公王岭,但也有晚更新世的动物。陈家窝的时代晚于公王岭,大致和北京人的相当(北京人时间是距今70万年到距今20万年)。
公王岭动物群中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中国貘、毛冠鹿和秦岭苏门羚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公王岭动物群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南方森林性动物,表明当时蓝田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也表明那时的秦岭不像今天这么高,还未隆起成为妨碍南北动物迁移的地理屏障。陈家窝与公王岭不同,哺乳动物,软体动物都是现代华北的种类。两个地点的直线距离只有22公里,动物群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这一事实反映了时代的不一致。
(本演义注:中华土地原本是印度洋中的地质板块,2百万年以来,从北回归线纬度向北漂移,在距今百万年前后的几十万年间,秦岭板块加速向北方漂移,因为剧烈的挤撞,秦岭在这个时期形成。秦岭板块从南方纬度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因为纬度位置的变化,引起了物种的变化。蓝田人来自哪里?距今百万年和更早,蓝田人的祖先生存在南有长江海沟北有黄河海沟的长江土地上,长江土地象黄河土地一样发生着向北方的板块漂移。蓝田人的遗址和骨化石在蓝田地区连续出土,延续到万年以后的社会人。)
半坡人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在1957年建成博物馆。
半坡遗址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
从百万年的蓝田人到距今6千年的半坡人,记录了周祖先的轮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