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二月凿冰,三月收藏,四月祭祖,九月下霜,十月收场,朋聚公堂,庆贺年终。)
关于豳的史料是一段传说:
自漆,沮。国于豳。
去豳,度漆,沮,止于岐下。
这是关于豳的重要传说。这个传说在史记中使用了两次。
豳是豳人的自称,豳人为什么使用(制作)了这个古怪的字?两头猪,在圈里。历史上,唐时的武则天造了一个字:日,月在天空。秦嬴政时,将皇帝当做自称,自比天下第一大帝。豳是什么意思?
在太行文化的考古中,遗骨的狗骨多,猪骨多。直到龙山文化时,狗多,猪多的特征仍存在。有山海经的记载,有红山文化的猪龙玉的出土,可知,猪曾经是太行人的崇拜。就象今天人的国花,国兽一样,豳人将猪的标志保留了下来。
这篇诗说明了豳人的高度的古汉语的能力。这样高度的能力,远在陕西的岐山地区无论如何达不到。
上面的种种事实将豳与史诗时代的大商祖先连接了起来。豳人来自东方,是戎狄的一个分支。曾有过向西方的开发,传说著名的喾都于亳,史记说,汤从先王居。豳人便是一支先人。豳人祖先来到沁水,在这里定居,建立起自己的氏族中心。
周祖先“自漆,沮,国于豳”是说,从丹江山地来到沁水,依附于豳。这大约是“国于豳”的时期。“去豳,度漆,沮,止于岐下,”是说从豳脱离,大约是定居在豫西山地东坡。到了豳诗时代,周人兴起,豳人已经沦落为姬姓氏族的依附氏族。周是以姬姓氏族为中心建立起来。从诗中能够看出来豳人并不支持周公东征。
周建国以后,豳不再独立,周人将豳地区当做起源地区流传下来,豳文化保留下来。豳诗做为一支独立的文化,有人(豳人的后代)继承下来,到春秋时,有“七月”产生出来。
七月的主题与魏风的“硕鼠”相近,都是对公子(贵族)的抨击,但在时间上葽早。这样的主题在唐风诗看不到。
从语言上,唐风诗与豳诗也不同,豳诗吸收了较多的周的华夏语,不如唐风诗的商语味纯正。本文还不是论诗,是从诗的角度寻找历史。
周本纪 周起源
周本纪
史记是西汉时史书,作者司马迁。史记全面系统的收集和整理了战国以前的资料,包括周人的资料和秦人的资料。本篇是周本纪原文。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源。姜源为帝喾之妃。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悦,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
“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不践。徒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迂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复荐之。因名曰弃。”
(马牛在隘巷,伐木在山林,渠中冰上,这是半坡式的村落。渠是壕沟,山林在壕沟外面。故事是说,第一次扔在壕沟里面,(隘巷),第二次扔在壕沟外(山林),第三次扔在壕沟上(渠中),。这符合半坡人的习俗。半坡人孩子葬在壕沟里面,成年人葬在壕沟外面的墓地。)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麦,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种植的生产方式在周人中成功的开展起来。弃的传说反映了商,周之际生产方式发生的变革。关于后稷的神话是这样说的:“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关于叔均另有记载,说是黄帝的时候,黄帝与蚩尤打仗,请了天上的一位神女叫作魃,终于杀了蚩尤。可是,这魃却不能回到天上去。魃走到哪里哪里就不下雨。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