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者某一种个性特征的人。所以,我常常对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讲,做人力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开放心胸,喜欢多元化的特征,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会错过很多优秀的人才。

有关禅学的一堂课。那一天听课的人有18名,大家充满着渴望学习的心情等待一个著名的禅师进来授课。禅师进到课室,他的助理给大家每个人发一个画架,上面放了一张八开的白纸,旁边放了一支铅笔。禅师说:“给30分钟的时间,你们画吧。”之后他就离开课室。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决定听从禅师的要求在白纸上画画。30分钟后禅师回来,他就带着18个人,在这18张画板前走了一圈,学员七嘴八舌地评价哪个人画得好,哪个人画得像。禅师没有讲话,最后他站在讲台上,学员也都站好。禅师说:“我并没有让你们一定要在这张A4纸上画,我只是说大家需要画画,可是18位同学都在这张A4纸上画,没有一个人是不受这张纸限制的。其实你是在用你自己的想法来看世界的,这恰恰就是错的。”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管怎样要求决策者理性,我们首先要承认,我们是用自己的标准和概念来做出判断的,这一点请各位还是要记住。

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

在决策中,最重要的是快速决策以保证效率,因此需要我们能够知道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决策方式比较合适,同时通过对于决策方法的把握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决策的关键是什么。请看表6…1,我把决策中常用的五种方法做出比较。

表 6…1

以上五种决策的方法都是我们日常管理中可以运用的方法。看到上面的列表大家可以明确,决策的方法是很多的,关键是要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很多人以为武断的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如果在一个需要快速决策而信息又完全把握的情况下,这种决策方式是最有效的。因此,决策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决策有效的评估标准是什么。第一个标准是决策方案之品质,也就是决策方案的合理性:是否考虑到客观的因素,同时又考虑了决策方案的盈亏性,是以利润计算。第二个标准是成员的接受与支持程度。决定一个决策的效果最关键的是决策方案的品质和成员的接受程度。

当品质比成员接受程度高的时候,上司利用已有的资料可以独立做出决策(武断式);当接受程度比品质重要的时候,从分享信息和建议发展而成的群体决策(共识式);当品质和成员接受程度都重要的时候,上司利用下属的意见但并没有把他们组织起来而做的决策(咨询式);当品质和成员接受程度都不重要的时候,决策就来自手头最方便的方法(方便式)。

我们看看以下四个小的案例,就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决策方法运用在日常管理中的选择是什么。

第一个案例“正确定价” 一家公司刚刚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希望借以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因为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面临滑坡(虽然情势还未到很危急的阶段),所以公司对此产品寄予很大希望。公司经理正考虑如何订立正确的产品价格。他意识到如果定价太低,则增加销售量后将增加公司的亏损:如果定价太高,销售量将低至无法收回制造的成本。在他面前是一套预测的产品财务分析,且他很清楚公司的最新财务报表。他应该采取何种决策方式?

第二个案例“接受投标” 因为业绩优越,阳光公司决定为全体销售员举行一个餐舞会以示嘉奖。为了给员工们一个惊喜,这项活动必须加以保密。餐舞会将于两个月后举行。城里两家最好的酒店以差不多相同的价格投标争取主办这个餐舞会。阳光公司应以何种决策方式来决定接受哪一家的投标?

第三个案例“办公室的分配” 管理学院的院长站在新建的办公楼前。和教员们现在使用的办公室相比,这个新楼无疑改善了很多。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