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部分 (第3/5页)

几百年前,贵霜帝国的伽腻色伽王曾在此建都,使这里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晋朝时,高僧法显也曾到此,北魏的使者宋云和也曾出使。

开伯尔山口筑有大雪山关,是唐军一座重要的要塞。

大雪山,正是唐人对兴都库什山的称呼。

而相隔三十余里的白沙瓦城,却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重镇,同时也是一座佛教文化中心城池。

这正是玄奘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玄奘十三岁在洛阳出家,隋末时离开洛阳赴四川学法。贞观初,朝廷整顿佛道,玄奘回到长安,他通过了朝廷的佛法考试,并留在了长安。在长安他认识了武德年间来唐的天竺僧人,向他咨询佛法。

自南北朝起,佛教界就有许多论争,各派对一些重要的理论分歧很大,难以融合。于是他有心想要去天竺求取真经,求证佛法。

也是想在贞观以来,佛家在百姓心中地位大降后改变佛家的形像。

他从一个来唐的天竺僧人那里得塑性天竺戒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不过他的这个请求,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

自贞观初以来,朝廷大加整顿佛道,是抑佛政策。朝廷当然对玄奘去西天取经这种事情,不感兴趣。

而没有朝廷的批准,他也拿不到路引,连离开大唐都不行。

但在贞观六年,久请不得许的玄奘干脆的私自西行。

不过没有过关文件,想私自出境是很难的,几次出行,最终都是半途就给查获然后押送回来。

如此折腾了好几年,玄奘最远一次也只到达高昌而已。

最终玄奘还是走了郑善果的关系,找到了李超,通过李超才得到太子的支持,拿到了通关许可。

虽然有了文件,但这一路也不容易,从汉京到西域,他沿着丝绸之路而行。好在大唐收复西域,倒是让他一路上安全了许多。

玄奘此行目的地是天竺。

他出了葱岭进入吐火罗故地,然后一路南下,才到达大雪山通往天竺的山口。

一队骑兵远远驰来!

最前面的骑兵,举着一面红旗。

“是唐骑!”

向导看到那红旗,立即跳下了马,并让玄奘等也一起下马。

在这片土地,没有人敢对大唐不敬。

“这是唐军的巡逻骑兵,我们只要下马接受检查,他们不会为难我们的,唐军的军纪很好。”向导小声的道。

红旗飘飘,唐骑驰近。

玄奘上前,道明身份,并主动的出示了自己的过关文碟和身份证明。

“原来是玄奘法师,你这行是要去天竺吗?”

“此行最终目的是天竺那烂陀寺!”

唐骑的队长把文书交还给玄奘。

“最近东面不算太平,那边正在打仗。”

“在打仗吗?”这一路行来,虽然路途遥远,道路艰难,但却并没有遇到什么劫匪或者战争,还算顺利。听闻天竺在打仗,玄奘脸色有些凝重。

印度,算是一个地理称呼,而并不是一个国名。事实上印度就和拜占庭一样,罗马人自己从来没有称过自己拜占庭,而在英国殖民印度之前,印度人也没认为自己是印度人。

那片大陆上,自古邦国林立,不管天竺还是身毒,都不曾统一过这片大陆。

在厌达被灭亡后,北印度地区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纷纷独立,割据称雄。

在印度河流域,过去是厌达和波斯人控制。而在恒河流域,则经过一个时期的纷争和动荡,形成了四个较强的王国,并结成了两个互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