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3/4页)
国家,而我只需要结合我们匈奴的具体情况,就可以拟定出一个比较可行的安排。”
她没有说实话,冲口而出的就是撒谎,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还不想让他知道:她根本不是什么燕国公主。而她的大单于,笑眯眯地相信了,如获至宝地拥紧了她。
接着,她还针对某些事情提出建议。她建议,鼓励匈奴牧民与南地邦国进行贸易交流,交换物品,换回匈奴所需要的铁器、铜器、木器、布帛、丝绵、金银制品等等,至关重要的是,匈奴女人要学会纺织,匈奴男人要学会打制各种铁器、制作各种木器。
她还建议,训练骑兵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纪律,不许抢夺弱小部落的牲畜、财物,不许劫掠边界上的牧民与南地邦国的百姓,如此,有利于匈奴各部的和平、统一,有利于边界上匈奴族和邻居诸国的融合与边地安宁;训练骑兵铁一般的意志力,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唯一听命于大单于的军事号令。
然而,匈奴骑兵仍然四处劫掠,特别是边界上,铁蹄践踏,烽烟四起;尤其是近两年,匈奴铁蹄时常深入赵国边界,侵扰百姓,掠夺财物,然,掳掠所获牲畜、财物甚少。每次入侵,赵国边境上的防守警报系统就会大发威力,守卫将士迅速退回营垒固守,坚不出战。因此,匈奴骑兵嘲笑防御赵国边境的李牧大将军胆怯、懦弱,嘲笑赵国将士无能、胆小。
公元前246年春天,赵国边境上,牧民们大肆放牧,牛羊和骏马满山遍野,蔚为壮观。见此情景,须卜隆奇联合多个部落,率一万铁骑入侵,李牧大将军亦派出一万骑兵应战,不堪一击,仓皇逃窜回营,留下大批牲畜和几千牧民。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逐浪原创文学 (//。zhulang。)
下部 漠南单于庭(2)
须卜隆奇年轻气盛,驰回单于庭禀报战况,言说此时匈奴铁骑气焰高涨,而赵国将士胆小怕事士气低下,理应把握机会发兵攻打,抢夺曾经属于匈奴的大片土地,把赵国将士赶回老家。他恳请大单于出兵,亲自挂帅出征,让李牧那老儿滚回老窝去。
禺疆受其高涨士气的感染,采纳了须卜隆奇的建议,明日点兵,后日出发。所有人等退下,他跨步走出穹庐大帐,举目展望,整个单于庭尽收眼底。草原的春天再次来临,憋闷了一个严冬的冷肃消失无踪,绿茵茵的草地上喧嚣、热闹、沸腾,部民们快乐地忙碌着,连空中的阳光和春风也是欢乐的。
风仍然是凉的,空气中浮动着沁人心脾的草香,西天的彤色流霞给黛青色的天空蒙上一层淡红的光雾,百顶兽皮大帐的顶上、亦是薄晕淡彩。这宽广、雄浑、气派、壮美的单于庭,已不是当初挛鞮氏部落的议事大帐那等规模了,不止扩充了好几倍,而且象征着漠南匈奴的军政大权、统帅权威……
然而,今日所获得的这一切,地位、权势、赞誉,无一不渗透了她的智慧与辛劳。两三年来,她始终站在他的背后,站在他的光影之下,敛去所有锋芒,默默地为他付出,坚定地支持着他,给他以力量,缓解他焦躁的情绪,排解他大大小小的困扰。如果没有她,统一漠南,绝对不会如此顺利。
思及三日后即将出征,又要短暂的分开,他的胸口腾起一记闷痛。以往每次出征,他都会习惯性的心痛,仿佛,每一次的分开都是永别,仿佛,每一次的告别都是最后一次相见。他不知道为何会如此心痛,但从来没跟她提起过,他情愿一个人忍受这分离的煎熬,也不愿让她担心、忧虑。而此时此刻,这种分离前的心痛,竟是如此强烈,迫得他疾速地奔回寝帐。
他闯进寝帐,差点和迎面走来的人撞个正着。杨娃娃正拉着头曼和天瞳出帐,冷不防一睹僵硬的肉墙挡在面前,逼得她紧急地后退了两步;更加冷不防的,下一秒钟,她被他裹进怀里,狠狠地抱住,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