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新与旧3 (第1/2页)

不明不清翊坤宫之变424新与旧3“……打造如此多的火炮火铳,朝廷赋税能否支应?”突然听到一种全新的、从未接触过也从未思考过的战争理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马上相信,会习惯性的寻找漏洞反击。

王象乾选择了成本做为突破口,兵部对制造大炮与火铳并不陌生。今天的火炮和火枪明显比兵部制造的优良,价格肯定也更贵。

神机营不过5000多人,连火铳带火炮的数量也没超过八成,而且无法单独作战,还需要步兵和骑兵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威力。

若是要装备好几万神机营,每年不用打仗,光训练的损耗就够瞧的。如果在成本上朝廷负担不起,那皇帝所说的新理论就是镜中月水中花,再好也无法实现。

“海军陆战卫的规模和神机营相仿,既可以是步兵也能做为骑兵,只要马匹和厢车数量足够用,不需任何辅助也能作战。

水战卫的每艘战舰也装备了各类大炮,大则四五十门,小则二三十门,连同造船所需费用,这些年来靠内帑支应也不见丝毫拮据。”

聊成本是吧,那就太好了。大规模熔炼、半机械化铸造加工的成本,肯定比传统小作坊手工生产低很多,再加上更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和设备,成品率还会大大提高。

新军和传统军队最大的区别并不在战术层面,恰恰就是成本。而国与国之间大规模战争的核心,也不是谁的技战术高超,而是谁能打得起、耗得住。

“确实是好炮,确实是好炮……陛下这些年一直在各地兴建工厂,还拉着臣等一起入股,用心良苦呐!”

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王象乾暂时无法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摆在城头上的火炮确实比神机营用的精良。只要摸一摸炮身,再低头看看炮管内壁,稍微懂点火器的人就能得出相似的结论。

膛壁光滑、结构紧实、材质细密、比例匀称,基本看不到沙眼、蜂窝,有些地方被打磨得如同镜面。这种质量不光兵部的铸炮作坊没有,怕是连大内兵仗局也做不出来。

可王象乾还不甘心,既然从成本上找不出毛病,那就得聊聊企图了。景阳皇帝从登基开始有一件事始终没停,建工厂,各种各样的工厂。

以前大家习惯性的认为皇帝是在为内帑敛财,不让收矿税了就改用工厂。现在思量起来好像远不止如此,除了赚钱应该还有更深远的企图,比如新军。

“嘿嘿嘿……爱卿猜对了,朕从做皇子起就没有一日不在为大明的将来思考。想来想去,只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做大的改动,还按照原本的模式混日子,江山社稷不久矣。

之所以到了这种地步,主因并不是朝臣们懈怠,也不是百姓们懒惰,而是时代变了。

天下不再是一家一姓一朝的天下,放眼看一看,女真、蒙古、朝鲜、日本、安南、暹罗、吕宋都在变,欧罗巴人的大帆船载着白银香料和大炮,不远万里前来虎视眈眈,可谓四面楚歌。

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然可用来耕种的土地并不充裕,再加上气候、水源等诸多因素,光靠农桑只能勉强让百姓不挨饿受冻,怕是连吃饱穿暖都做不到。如果再遇到天灾人祸,朝廷需要用兵,必然捉襟见肘。

想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工厂才是出路。它可以让农民照顾更多土地,让织户产出更多绸布,让士兵具备更高战斗力,让工匠如虎添翼,最主要的是让朝廷收到更多税赋。

有了这些钱粮朝廷才能养强军、才能给臣子提供更好的待遇、才能铺设道路桥梁、治理河流开垦土地、修建医馆书斋让更多人读书认字,让更多百姓衣食无忧,让环伺的宵小不敢轻动。

兵强了国才能稳,国稳了民才能富,民富了朝廷自然水涨船高。这样算不算盛世朕无法自己评判,但朕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