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帮派纷争落,斗起老朋友 (第3/4页)

无极帮的人大喝一声好,就连幽燕帮和盐帮中也有人忍不住叫好。

王庭凑摸了摸胡子,点头表示赞同,心里想:“我们河北都是武人,这些年和朝廷打仗总是赢,但总感觉道理上亏欠,原来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看来读书人还是有些用处的。这个年轻人回去后可以好好提拔。”

当时,虽然有科举制度,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但要像鲤鱼跃龙门那样成功非常难,真正能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门阀等级依然存在,出身望族和寒门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尊卑之间,礼节非常严格,更不用说还有数百万的奴婢,他们连人都算不上。人们对这种不平等感到不满,这是有道理的。

即使是主张归附朝廷的李胜和谭忠等人,又何尝不是这么想。

河北藩镇与朝廷对立,就是利用了百姓对贵贱贫富差距的不满,来招揽人心。但大多数读书人都很固执,死守忠君尊卑的道理,却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藩镇对读书人既不想用,也不能用。

再加上当时的大臣大多是读书人,对河北的大事总是说的多做的少,失败多胜利少,贪污腐败的人多,清廉正直的人少,因此河北的风气一向轻视读书人,当年武灵门的掌门田悦甚至活埋了一个进士。

付云起出身平民,自然有这种体会,笑着说:“王侯将相当然不是天生的,但要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得。人天生就有聪明和愚蠢之分,出身也有高低之分,有的是靠自己的智力,有的是靠祖先的恩泽,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尽力去做,获取的方式是正当的。至于圣贤制定的礼仪,区分尊卑,自然有它的道理。天覆盖地,日月星辰在上,百川归海,这些都是自然的秩序。国家治理需要天下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就像烹饪小鲜一样需要细心。”

河北道上的人都是武人,又是前辈,怎么愿意听这个年轻人的话。

秦宁也只当他是空谈,冷笑一声。

付云起继续说:“按照你们河北的规矩,确实每个人都可以同席共食,不分尊卑,但为什么又有节度军曹、将佐马弁,可见分工是必不可少的,尊卑也是存在的。那么尊卑只是在于职责不同,和做人没有关系。”

河北道上的众人这才耐心地听。

付云起说:“分工有差别,尊卑有区别,自然需要规矩,所以才有儒家和法家的学说,礼法并存,刚柔相济。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于君主和父亲,实际上是忠于家国,上级做下级的榜样,天下才能井然有序。如果你不忠于君主,怎么能指望别人忠于你?看看淮西的吴元济、平卢的李师道被斩首,董重质和张悟被封爵,再看看安禄山和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杀死,这不是报应吗?自作孽不可活。”

王庭凑冷汗渗出,对李胜冷笑说:“原来李兄是派人来斗嘴了。”

付云起继续说:“如果按照你们河北的规矩,真的能让上下同甘共苦,不分贫富,称之为‘义’,那为什么要掠夺邻州,难道邻州不是河北的地方?百姓不是人吗?可见成德的‘义’,不是河北的‘义’,是小义而不是大义。”

河北各镇经常掠夺相邻州县,相互之间结下了很多梁子,这句话无疑触动了大家的痛处。

罗坚和谭忠点点头,“燕歌行”谭忠低声说:“后生可畏,千绝刀有个好弟子,这攻心在前,是上策。”

付云起说:“民不患贫而患不均,所以治理人要奖勤罚懒、赏功罚过。但你们河北的规矩只会让勤劳的人感到寒心,懒惰的人感到高兴,所以只见河北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冀州这个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竟然成了叛乱的温床。如果真的和百姓同甘共苦,为什么天下的奴婢多出自幽州。”

罗坚不禁皱眉,这付云起怎么不区分敌友。

谭忠叹了口气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