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4/5页)
道。
“算是吧!他们既是你将来的敌人,也是你的子民,你只有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人,以后才能懂得如何去看他们的表演,如何去驾驭他们,懂吗?”了尘耐心地解释道。
“不懂!”朱载墲摇着脑袋道。
“是啊!你还太小了。但你以后会懂得。反正这样的事情,大明年年都在上演,多看几次,等你长大了才不会奇怪”了尘摸了摸朱载墲的脑袋感叹道。
大明商税刚开始的时候是三十税一,可是到了后来,商税基本上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大明从成祖之后就是没有商税的。但朝廷是不收商税了,但耐不住地方官员的各种摊派啊!反正朝廷官府一有事情,想的首先就是摊派,而相对比较富裕的四等之民——商户当然就首当其冲。
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府的摊派一年比一年重,一次比一次狠。正正经经老实经营的商人是没办法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营下去的。。
于是各种官商勾结,暗股分红,或者干脆就是官员自己的家人,仆人,族人在经营商业。而有钱了的商人也开始大兴族学,资助读书人,培养自己的代理人。
商人给钱资助读书人考取功名,读书人做了官之后或是为了报恩,或是为了利益,也会主动庇护商人,在朝廷为商人代言。如此之下,朝廷再想向商人收到钱才有鬼了呢!
了尘如今带着朱载墲就是去应天巡抚衙门。
天发大灾,灾民流离失所,朝廷经费困难,商人和士绅是最有钱的,理当报效。这是应有之义,也是向上向下交代的必要之举。
只是募捐真的那么容易吗?能被巡抚衙门点名的有几家不是背后站着权贵,有几家不是家中有在朝官员的,况且这场募捐到了最后能募道多少款项,能买到多少粮食,用到灾民头上的能有多少,大家谁不是心里头透着亮的?
南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马车摇摇晃晃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了目的地——应天巡抚衙门。手机用户请浏览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一章 善心善行无善果,人傻钱多吊了尘
应天巡抚衙门里高朋满座,却满是铜臭之气。被下帖子请来的无一不是大富之家。
盐商,布商,米商,大地主以及刚刚兴起不久的钱商。无一不是腰缠十万贯的主的。官府召集这么多人来,为了什么,大家自然心知肚明。往常无事,官府都要打点无数,如今有了这么好的借口,当官的自然要吃个饱了。
所以就在各位大老板相互打招呼之余,也一个个面作苦色,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有钱。若不是知道瞒不过,还要一点点脸面的话,恨不得穿身打补丁的衣服来才好。
往常应天府衙门里组织大家捐需的时候,大多数都会在南京城内最好的酒楼摆几桌,如今城外灾民成堆,官府自然也要节省一点。
但菜还是那些菜,酒还是那些酒,厨子也是南京城内最好的大酒楼“太白楼”里请来的,绝对不会怠慢各位东主。到时候看在这一桌子山珍海味的份上,被请到巡抚衙门的各位也不好意思出的太少了,是不是?
了尘很是低调带着朱载墲坐在了酒桌之上,很是让人瞩目!
这可是场“杀猪宴“,可不是平常人情往来赴酒席,竟然还有带着自己家孩子来的。再有就是了尘太年轻,也太面生,南京城里的各位大老板大部分都没见过他,所以才会这么被人怪异地瞩目。
中国的官场世世相因,代代相承。和前世了尘知道的开会场面的没什么两样。先是巡抚大人发表了讲话,一通子曰诗云歌颂了半天朝廷的伟大,正德皇帝的朱厚照的圣明,回顾了这几年应天的国泰民安,文教兴盛,然后还顺便表扬了在座各位富商大贾平日里修桥铺路,赈济灾民的仁善之举。
好事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